小说:胡娘子的幸福生活 类型:古代言情 作者:两匹锦 角色:胡三娘萧康 简介:自从捡了两只小崽子,胡三娘平静如水的日子忽然泛起波澜原以为是惹上的是江湖仇杀,没想到是朝堂波云诡谲后的涟漪胡三娘咸鱼地表示:没关系,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杵在眼前的萧大将军不就是那个高个子的人吗? 书评专区 最强角色扮演:第一卷是清末?塑料,老上海手表,公安,这TM是建国初吃绝户啊,原来作者玩政治隐喻啊,屁股歪了一星毒草 帝...
第6章 山货
上一批草药已经炮制完,正晾在外面。葛老大夫又出来分拣胡三娘带回来的这一篓,忙到一时没空带胡三娘识药理,见胡三娘想自己去摸鱼那就随她了。
“下河小心点!摸不到也没关系,快点回来。”葛老大夫叮嘱道。
洪水过后,粮食泡了水,虽然及时的处理了一批,但也禁不得坐食山空。尤其是鸡鸭等荤腥,都被洪水弄没了。
算一算日子,一大家子已经差不多有一个月没碰过肉腥了。
何况家中又是些老弱病残小的,葛老大夫就算不理事,也大概能知晓到胡三娘眼下的处境。他指指身边的药篓,“带着这个去,好逮些。”
胡三娘脆声应了一下:“知道了!”就带着木桶和药篓出去了。
山脚下的那条河,鱼正长得肥美,鱼群也大。胡三娘定是要摸到了才回来的。况且祖祠里的人也正需要补充点营养,给他们摸点小鱼熬鱼汤正好。
胡三娘提了木桶和药篓快速往河边走去。到河边时,先用木桶装一点水放在岸边,就兴冲冲的拿了药篓下河,径直往芦苇丛那边的水域移去。那边水草丰茂,鱼群爱藏在水下。胡三娘缓缓将背篓没入水中,悄悄向鱼群靠去。
河里的鱼警醒又灵活,胡三娘自认比不上,只待靠近了鱼群,就眼疾手快猛地将药篓朝长着多水草的地方扣去,再用力一刮,往上一提——大鱼虽然没一条,可手指大小的鱼虾夹着泥沙还是有不少。
鱼虾无论多小那也是肉,煎煎炒炒是能吃的。胡三娘不舍得扔掉,便小心翼翼的除掉泥沙,将小鱼虾倒在木桶里。然后又挽起衣袖下河去继续捞。
胡三娘在水里折腾了一个时辰左右,葛老大夫就从祖祠里过来了,他在岸上不断催促:“三娘子,天快要黑透了,莫要再呆水里,危险!”
胡三娘才注意到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天昏暗下来了,再想一想那些病人,暗叫:“糟糕!”完全忘了正事,立即趟水,摸着滑不溜秋的河堤爬上岸来。
这时,木桶里早就积了小半桶的小鱼虾。桶里水可能不是太够,时不时有几尾鱼甩着尾巴跃上来,又“扑通扑通”掉回到桶里,显得又鲜活又生猛。桶里也有大鱼,只是稍稍比手巴掌略大一丢丢,大概有四五条的样子,窝在木桶底部相互甩尾挣扎着。
胡三娘望着木桶大感满足。这绝对算得上收获丰富啦!放在前世里,一条大河的水面说不定还见不到几条鱼苗呢。
胡三娘扒着木桶数了数大鱼数量,然后径直朝芦苇丛走去。
“你要干啥?”葛老大夫问。
胡三娘转头对个老大夫道:“我去割些芦苇来窜大鱼,送几条回去给小娴他们。”
“速速扯几根芦苇草就好了。天黑了,我见你那么久没回,还以为你掉河里了,这才过来看看来着。”
胡三娘羞愧得抬不起头来,连忙扯一把芦苇草就装好东西随葛老大夫回去。胡三娘打算送两条大鱼回家里,让萧娴弄了熬鱼汤泡饭,开个小荤解解馋。剩下的那堆大鱼小鱼小河虾,先用锅炒一炒,再和米一起熬汤,加上姜葱去腥,然后喂给病人,给他们沾点荤腥,调养调养身体,看能不能长回点气力。
胡三娘将这打算说给葛老大夫听。葛老大夫笑呵呵道:“甚好甚好,你这这主意甚好。”
只是经过醋户李家娘子那里时,胡三娘忽然想起李家娘子现在带着小丫也不好过,就从背篓里匀出两条大鱼来,挂在她家院子柴门上,然后跑远了喊她出来取鱼走。
李家娘子家这两年虽然积累了些家底,但由于之前的犹豫,却没囤积着太多粮食。加上地窖入了水,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前天问她够不够粮食,她虽说够的,但明眼人一看女儿小丫就知道她娘俩过得不好。小丫原本嘟嘟的婴儿肥脸蛋已经消下去,瘦的脸上只看见眼睛了。
胡三娘匀两条鱼过去,算是感谢她家贡献的醋。
李家娘子探头出来,看见门扉上挂着两条鱼,她还没说话,女儿小丫就叫开了:“娘!有鱼!”话音没落,就拔腿就跑过去取了回来。
胡三娘送来的鱼,对李家娘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她连忙站出院子里,对着站远的胡娘子连连道谢。
胡三娘摆手,干脆建议她:“李婶子,我今天去采药,看到山沟里有很多野果子。白天正中午没人出去,不如你等到那时候去山脚那里捡野果子。那边李子落满地了,你去捡些回来给小丫做零嘴……”
李家娘子正愁家里粮食见底了,没地方找吃的。只是她还有些担心:“出门怕染了瘟疫……”
“你绕路走,不要经过祖祠,见人就避开。家中不要喝生水,多洗手。想来可以预防一些。”
见胡三娘说得笃定,一边站着的葛老大夫也没说什么,再想想家中又实快没米下锅了,李家娘子心一横,便向胡三娘问起什么时候外面人最少,那条山沟野果子最多,她要去看看运气。
胡三娘将白天见到的一一告诉她,并再次叮嘱她要避开人群。确定李家娘子都听进去了,才挎着东西和葛老大夫回去。
“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会变好。”胡三娘道。
“再等等,再熬熬。好日子回来的。”葛老大夫觉得这话自己说的底气都不足,又强调一下:“会好的,都会好的。”
好像多说几个“好”就真的会好起来一样。
“嗯。会好起来的。”胡三娘附和道。然后两人一路沉默地回去。
回到祖祠,葛老大夫要用灶炮制一下药材,挑出一些做样板,剩下的就被葛老大夫挑出些有用的烘了。
胡三娘只得抬了石块垒了个小灶来熬鱼汤。
“那个男子,”葛老大夫忽然对胡三娘说,“病得不重,不知道是不是练武的关系,身体素质好。如果有地方另外安置,说不定能好起来。”
胡三娘都用不多想就否决了这提议,在边上一边生火一边同葛老大夫讲:“要是单独放出他来,他是好了,说不定整个村庄的人就都得死。”
这是实话。村子上的人都怀着一种死也要死在家里木床上念头,且这观念之根深蒂固,要不是怕疫病害了家里其他人,葛老大夫和胡三娘都没办法动员大家集中到祖祠里。
现在放出一个还在病中的,其他病患见了,爬也要跟着爬出去,爬回自己家中老床上。
落叶归根,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根就是家。
“我把他移到角落里少人的地方去。”只能退步到这里。
祖祠里有个大院子,平时用来给大家摆桌子摆贡品的。因为是露天,没瓦遮风挡雨,动员人过来之前虽拉了些破布遮阳,但这时节白日太阳猛烈,能直接穿透破布炙烤地面。病患在外面是禁受不了阳光长时间炙烤的。
也因此呆在院子的人相对较少。
胡三娘去抱了些干草铺在院子靠门的角落,然后穿过众多病患,进到祖祠最里面去问那男子:“能不能起来?”
那男子点点头。
“那你随我来。”胡三娘走在前头,示意他跟自己出去。快到院子时,回头看一眼,看见那男子走得摇摇晃晃,胡三娘又回过头去搀扶着他,领着他慢慢走到铺好的那堆干草上。
“葛老大夫说你病情较轻,和其他病患隔开一点会比较好。只是眼下我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安置你了,你就在院子里将就一下吧。”
虽是虚弱,劲装男子依然努力挺直腰向胡三娘抱拳致谢:“多谢胡娘子。”
胡三娘挥挥手道了声不用客气,便不再与他交谈,出去问葛老大夫药汤的事情。
“炮制好眼前这些药材,今晚就能勉勉强强凑出一副药出来。再加上熬药,怕还要两个时辰才能好。”
两个时辰,够胡三娘熬好鱼汤,又用鱼汤煨好粥了。
“那估计我这边会比较快,我熬好粥了就先给喂他们垫垫肚子。”
胡三娘熬好鱼汤,又架火煨粥。灶前火光凛凛,胡三娘盯着火一会儿,扭头对葛老大夫说:“我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我们时常回家里后院太危险。太容易传给小娴他们了。我回去收拾点被褥过来,在祖祠门外呆一阵子?”
葛老大夫一向随遇而安,回她一句:“使得。”
胡三娘就让他帮忙看一下灶上的火,自己挑这箩筐回去搬东西。
“除了被褥和换洗衣物,您还有什么要带过来的吗?”胡三娘问。
“我案上的医书也带过来,我还要琢磨琢磨。”
胡三娘应了声“好”,就挑着箩筐回去收拾东西,顺道把留给小娴他们的鱼带回去。过了两刻钟,胡三娘又挑着满满一担东西回来,利落地在祖祠门外铺好。然后去看灶上熬的粥。
胡三娘看着锅里的粥都煮化开才招呼还能走动的患者自己过来舀。躺在地上不能动的,胡三娘和葛老大夫逐一为他们喂食。
随后又洒扫祖祠内部,把病患吐出的污秽清理干净,集中到祖祠前门的右边,挖坑火烧深埋。月上中天时,葛老大夫炮制好药材两人又忙着煎药喂药。
事情都做完,已经到深夜,祖祠外面蛙声虫鸣连成一片了。
第二天,胡三娘早早爬起来,挑了一担篓子进山。李家娘子已经在山脚下等她。两人前后隔了大老远,胡三娘挑着担子,遇到药材就挖,看到果子就摘。果子积了半筐,就开始专心致志的寻药。
李家娘子倒是专心捡果子,捡完了要走,胡三娘央她把自己捡的果子送回家去给小娴。李家娘子也不推辞,自己一人吭哧吭哧挑着走。
傍晚回去,胡三娘挑了满满两筐草药,框子缝隙还塞了些新捡的野果。胡三娘招呼葛老大夫来吃果子,分拣药材。
等到再次上山时,李家娘子也开始主动要帮忙挖药材了。胡三娘挑出几样草药让她对照着挖,两人离得远远的,李家娘子挖好了草药就堆在树荫下,等胡三娘自己来收到箩筐里。
两人不辨药,挖出来许多长得像药的杂草,胡三娘每每挑回去免不了要让葛老大夫再捡一遍。
一连几天,二人都结伴上山,慢慢的,荒野山林上的人也开始多了。村中的人恐怕没有吃的了,逼着结伴出来挖野菜,摘野果。
人多东西少,终究是分不匀的。李家娘子看着日渐躲起来的人,又看看胡三娘,想想家里头还有个女儿。咬咬牙,就对胡三娘说:“三娘,我…我这以后怕是不能和你一起来采药了。”
胡三娘一愣。
李家娘子再说:“之前帮着来挖药,一是想为着大家做点事情,好过了这难关;二是因为家里着实没有吃食了,借着上山还可以寻些吃的……这些天山里的人多了,我怕能吃的都被抢光了……我家里还有个小孩儿……”
胡三娘恍然大悟。
“是我疏忽了。李婶子,这几天多亏有你帮着,药也存了些,以后我跟葛老大夫能张罗开来,你快去吧。”
李家娘子应一声,有点难为情,顿了一下,就转身下山去。胡三娘看着李家娘子有点踉跄地背影,深深叹一口气,暗暗感叹:“这世道人活真不容易啊!”忽然又想到什么,连忙叫一声:“李婶子!”
李家娘子回过头来。
“你把这担子挑下去,到南面山沟里去,那里草密,遮了一沟子的野果子呢!你手脚快些,莫让人发现了,抢了去。”
李家娘子欣喜的“哎”了声,回过身挑担子走。
胡三娘原想让她找小娴要些米面的。家里有了天外之财后,就一直囤着粮,还偷偷的在后院挖了地窖藏起来。虽然这次洪水泡了不少,但都被胡三娘及时的清洗,晾干,然后磨粉了,损失并不算大。
可是,饿疯的人是不讲道理的。想到家里有余粮的事情一旦泄露了出去,麻烦的总归是自己,就临时改了口。
胡三娘嘱咐李家大娘,要将担子里的果子用草或者野菜遮起来,饿极了的人是什么都会做的,更别说抢了一担野果子。
李家娘子感激的点头,走了。
山中原本静悄悄,现在也开始隔老远就听到隐隐约约的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