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农女致富,路边的汉子不要捡 类型:古代言情 作者:柒月尾巴 角色:陈莞柒月尾巴 简介:加班狗陈莞加班晕倒穿到古代家穷不说,还没有空间、系统、金手指 只能靠自己磕磕绊绊去赚钱 日子滋润后,不省心的弟弟路边捡了个糙汉子 看到他长得不错,陈莞想娶了他,谁料到他还不想嫁 “不嫁便不嫁,两条腿的男人满大街都是” 男人委委屈屈的道:“可他们不如我长得好” 为了这张脸,我那就嫁他吧! 书评专区 不科学御兽...
第7章 学堂
第二日,陈进学早早的就起床了,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衫。
陈莞看到打扮如此正式的陈进学,郑重上前作揖,道:“陈先生安。”
陈进学摇头叹气:“促狭!”
陈莞笑着道:“爹爹,您早食要吃什么?我给您做。”
陈进学道:“简单些就好。”
陈莞依言。煮了三个鸡蛋,将昨日做的红枣核桃糕拿出来,又熬了白粥。从坛子里捞出一小碟腌萝卜,端到饭桌前。
陈莞用勺子盛粥端到陈进学面前,“爹爹,瑾儿也和您去学堂吗?”
陈进学点头,“虽然他已经启蒙,温故而知新,对他有好处。”
陈莞表示赞同,“爹爹,到时候我去给您送饭。”
辰时,陈进学拿着书箱,带着陈瑾瑜一起去学堂了。
村里的学堂是之前旧祠堂改造的。坐落于村落的最深处。
陈进学到了学堂,杨木已经在里面等候。
杨明,杨理端坐在前排,书桌前已经摆好笔墨砚。
他们看到陈进学连忙作揖叫先生。
杨理调皮的对着陈瑾瑜眨眼。
“陈先生,您看还缺什么,我这边再去准备。”杨木客气的询问。
陈进学摇头,“等学生们来了再说。”
由于是第一天上学,不少大人领着家里的孩子过来。
学堂里格外嘈杂,大人们不敢逗留,嘱咐完自家孩子,便离开了。
陈进学站在前面,依次让学生坐好。
他看着底下的十多个学生,沉吟片刻,问道:“你们为何来读书。”
底下一片安静。
这时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道:“为了挣大钱。”
然后传来一阵哄笑。
又有孩子答道:“俺爹让俺来读书,说要考状元。”
有人附和道:“俺爹也这么说。”
陈进学看着学生,严肃认真的道:“读书,明理也。家中既将你们送来读书,不论目的为何,你们都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读书,学习道理,今后你们会明白为何而读书。”
学生们有些不解,但都点头称是。
陈进学从书箱里拿出好几本《千字文》,两人一本的发下去。
“这本书,借给你们学习,当你们认字后要抄一本还给为师。”
学生们爱惜的摸了摸书,小心翼翼的翻看。
陈进学道:“现在我们翻开《千字文》,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字文》的第一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学生们一句一句的跟着诵读。
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整个学堂。窗外翠竹摆动,远处的农人也驻足聆听。
陈莞正在收拾屋子,杨秀跑过来找她。
陈莞将她迎进屋。
杨秀带着她绣的花样子,问道:“我给你绣个手帕,你喜欢什么花。”
陈莞略略思索,“梅花好了,我喜欢寒梅。”
“唉,明哥,理哥不在家,家里安静了不少。”杨秀叹气。
陈莞看着她,有些好奇的道:“你不想读书吗?”
杨秀吃惊的看了陈莞一眼,有些不解的问:“女孩子为什么读书?也不能考进士。”
陈莞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读书不应该分男女的,自古以来考中进士的是少数,为什么那么多男子还是争先的要读书。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也要读书,宫里的娘娘也会读书。想要有本事就必须要读书识字。”
杨秀听到陈莞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赞同的点头。可是又垮下脸,“我是不能去读书的,我都去不了,村里其他的女孩子更去不了”
陈莞也是叹气,心道:“这万恶的旧社会。”
杨秀问陈莞,“莞姐姐,你读书吗?”
陈莞点头,“我从小跟着父亲读书。”
杨秀一脸的羡慕。又有些失落的说道:“我爹娘,奶奶对我都很好,只是他们也不让我读书。”
陈莞有些后悔提起这个话题,她连自己的现状都改变不了,更不要说凭一己之力改变时代了。她只是想起昨日拜师的那一幕,全是男子,没有一个女子,有些惆怅,又有些不平。
她只是握住杨秀的手道:“以后会有那么一天,女孩子也能去学堂上学,也可以为官做事,男子做的事女子都可以做。”
杨秀听后眼睛发亮,拍手道:“那样的时代可真好。”
是啊,那个时代可真好,那是陈莞魂牵梦萦回不去的故乡。
陈莞情绪有些低落。
杨秀是个心宽的女子,她很快的就不再纠结这件事。
看到桌前的山楂糖雪球,笑着道:“莞姐姐,你做的山楂糖雪球可真好吃,昨天我和明哥理哥抢着吃。”
陈莞也打起精神,将雪糖山楂球端到她的面前,“喜欢吃我再给你带些回去。本来想做冰糖葫芦的,可是家里没有竹签。”
“哇,你还会做冰糖葫芦,太厉害了。竹签我家里有,有好多。我三叔最会编竹子了。”
陈莞听完心下一动,便向杨秀打听。
“比如村里有没有手艺人?”
“谁家鸡养的最好?”
“谁家田种的最好?”
“谁家菜种的最好?”
杨秀是村长的女儿,知道的事情很多。
她又是个爱说的性子,将有的没得统统告诉了陈莞。
陈莞内心盘算:“别看这些都是小人物,这可都是人脉,都是资源啊,找个机会要去拜访。”
聊了许久,要吃午食了。
陈莞对杨秀道:“你午食在这吃吧,我去做饭。”
杨秀摇头,“不行啊,我得给我弟送饭,改天我再来找你。”
陈莞又给她装了一包山楂糖雪球。
杨秀高兴的离开。
陈莞将大米洗干净,倒入锅中,将腊肉洗净切成薄片铺在大米上,加入适量的水,焖一锅腊肉饭。
焖饭的间隙,将白菜洗净切段,锅里加入猪油,倒入白菜,将白菜炒至断生,加入盐,酱油,醋,翻炒变软,出锅前撒上一点白糖。
陈莞尝了一口,酸爽开胃,味道不错。
陈莞看到有菜有饭,又看了下地上的食材,决定做个萝卜汤。
她先将两个鸡蛋煎成金黄的荷包蛋盛出备用。又将萝卜洗净切丝,用锅里剩下的一点油,将萝卜炒软,荷包蛋倒在里面,加水煮开,加入盐,翻滚几下就好了。
陈莞简单的吃了些。将饭菜装好,想到外面寒冷,路途较远。她回到屋子将废旧的棉衣找出,用剪子剪了几下,简单的缝制了一个保温袋。
然后将饭菜小心的摆放在里面,将其放在竹篮里。
关好门窗,往学堂走去。
路上遇到不少往学堂送饭的人。
“莞姐姐,等等我。”陈秀的声音在陈莞身后响起。
陈莞回头,看见杨秀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站在原地等着她们。
“莞姐姐,这是刘喜;喜儿姐,这是陈先生的女儿,陈莞。”杨秀给她们做介绍。
陈莞热情的与刘喜打招呼,“喜儿姐好。”
刘喜有些羞涩,“莞妹妹好。”
三人并排往学堂走去。
杨秀边走边往陈莞篮子里瞟,后来实在忍不住问:“莞姐姐,篮子里盖的什么?”
陈莞解释道:“我怕饭菜凉了,就用旧袄子做了个棉布袋,针脚不好,别笑话我。”
刘喜问道,“这样有用吗?”
陈莞笑着道:“应该有吧,人穿上棉衣还不怕冷呢,饭菜穿上应该会冷的慢。”
刘喜眼睛发亮,“有道理,回去我也做一个。”
走到学堂,已经放学了。学生们有的坐在门口嬉闹,有的在复习陈进学教的《千字文》。
陈莞看了一圈,不由想到这才第一天就有差距了,以后慢慢会分化成学霸与学渣。
陈进学有个独立的居所,他正在里面休息。
陈莞将饭菜送了过去。看了看四周,问道:“爹爹,瑾儿呢。”
“和杨理出去玩了,我叮嘱他了,你不用出去寻,他很快就回来了。”
陈莞将饭菜摆好,陈瑾瑜就跑了进来。
“姐姐,做了什么好吃的。”
陈莞看了他脏兮兮的小手,命令道:“快把手洗了。”
陈瑾瑜听话的去洗手。
父子俩开始用饭。
陈莞道:“我看学堂有厨房,爹爹应该和村长商量一下雇个厨娘,现在不忙,有些大人还能来给送饭,但是路途远的,送来饭菜都冷了。年后就农忙了,到时候可能就有不少学生吃不上饭了。”
陈进学想了想,赞同陈莞的说法,“我会和村长商量的。”
吃过午食后,陈莞收好碗筷。陈进学拿出束脩递给她,陈莞将束脩放在篮子里。往家走。
回到家,陈莞开始数铜板。一人八十文钱,一共一千二百个铜板。陈进学没有田地,遇到灾祸,村里的人可能就上不起学了,收入太不稳定。还有就是陈家人太爱生病了,按照“轮流法则”陈进学和陈瑾瑜都没生过大病。所以要有危机意识,必须想办法努力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