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缅甸,从少校参谋开始抗战殷子民张弛小说完整版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误入缅甸,从少校参谋开始抗战殷子民张弛

热门小说《误入缅甸,从少校参谋开始抗战》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殷子民张弛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土豆勇者”,喜欢古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在约翰牛首相那,他是搅乱帝国殖民版图的神秘力量;在白头鹰总统心里,他是战后自由世界的隐形盾牌;而在东南亚的华人圈里,他则是万千移民心中的超级英雄。他总是摆手笑称:不过是给赶跑鬼子添了把柴火。他意外带着战争雷霆系统穿越到了1942年的缅甸战场,成了个被人诟病、全靠背景上位的少校参谋。可他愣是把一群对他不信任的残兵败将拧成了一股绳。他们在北山建起了老巢,雨林里跟鬼子玩起了游击,一路高歌猛进。二战烽火连天,他硬是把队伍从几个人的小营,拉扯成了装备精良的机械化团,最后是飞机军舰俱全的超级集团军,一统东南亚,成为了那片土地上的传奇大佬。...

点击阅读全文

以古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误入缅甸,从少校参谋开始抗战》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土豆勇者”大大创作,殷子民张弛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张弛一边下达命令,一边让齐泉和白明辉带着步兵队伍准备作战。接着他指挥着M15自行防空炮掉头转了一圈,将车尾对准了远方的丛林,没有了车头的阻挡,尾部车斗中的高射炮炮塔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射击角度,之后他下车举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山上的郁郁葱葱的雨林。害怕炮击误伤山上的小东北,他没准备使用贝德福德...

误入缅甸,从少校参谋开始抗战

精彩章节试读

正在他沉思之际,无线电里传来了急促的声音。
“呼叫巢穴,我们遇到鬼子的伏兵了。”无线电内传来了小东北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您教我们的上树隐蔽战法,鬼子现在也会了。他们现在大部队堵住了山路,零星鬼子则埋伏在路旁的大树上,射杀溃退的同袍,咱们怎么办?要不要干他一家伙?”
张弛听到这话心里一乐,他教的上树这招其实就是从后世远征军电视剧里学来的,描写的正是鬼子在丛林战中常用的伎俩。现在没想到反而道反天罡,真成了‘爸爸像儿子’的情况,让他感到了一丝荒谬。
他沉思起来,丛林中的伏击与反伏击作战极其复杂,鬼子的狙击手利用密林和地形的优势,不易被发现。
而这种丛林隐蔽战法发展到极致就是白头鹰大兵遇到的‘树林会说安南话’的情况。
对于这套战法,某北方大国也给出了标准答案——火力覆盖。
“待会听我口令,你让队里的轻机枪用曳光弹扫射鬼子可能埋伏的区域,目标是他们藏身的大树。别追求精准,先把大致位置打出来,射击完立刻隐蔽,别暴露自己。”
张弛一边下达命令,一边让齐泉和白明辉带着步兵队伍准备作战。
接着他指挥着M15自行防空炮掉头转了一圈,将车尾对准了远方的丛林,没有了车头的阻挡,尾部车斗中的高射炮炮塔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射击角度,之后他下车举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山上的郁郁葱葱的雨林。
害怕炮击误伤山上的小东北,他没准备使用贝德福德卡车上运载的那些90mm迫击炮,而是只准备让新购买的M15自行防空炮开火。
“呼叫白面鸮分队,可以标记鬼子伏兵的位置了。”
随着命令下达,轻机枪发出“塔塔塔”的点射声,曳光弹划出一道绿色的光线,精准地指向了鬼子藏匿的树冠
张弛立刻高声下令:“开火!”
M15自行防空炮搭载的37mm M1A2高射炮开火了,这门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20发的速射机炮喷吐着火舌,将一发又一发高爆破片燃烧曳光弹射向了远处的绿色森林。
炮塔中另外两挺12.7mm M2HB重机枪也跟着一同发射发射,猛烈地扫射着鬼子隐蔽的区域,弹链中手指粗大的子弹飞速消耗着。
高炮放平,军事法庭。
张弛根本不准备和躲在雨林顶端的鬼子玩捉迷藏。“火力优势”学说讲究的就是两个字——覆盖。
女人小臂粗细的37mm炮弹在超高的射速下变成了丛林毁灭者,无数高大的雨林树木如同遇到了电锯一般,纷纷倒下。然而,在这些树木倒下之前,躲在树冠上的那些鬼子就已经在炮弹爆炸的碎片飞舞中被带走了生命。
M1A2高射炮的炮管在连续的射击中开始肉眼可见的发红,炮手不得不降低了射速,以免炮管过热发生炸膛事故。
残余的小鬼子伏兵们也顾不上去追击那些山里的国军溃兵了,他们迅速调整阵型,纷纷杀向了张弛的方向,试图摧毁M15自行防空炮。
只因那门放平的高炮实在是太可怕了,凡是被37mm HEFI-T直接命中躯体的鬼子,都直接被打成了一蓬蓬的血雾,连火化都不需要,就可以直接装盒入土了。
友坂步枪弹‘嗖嗖嗖’的飞来,车外的张弛一个健步躲进了附近的灌木丛中。
不躲不行,这辆M15自行防空炮的驾驶员正面有一块钢板,上面开了几条缝隙,供驾驶员观察路况。而车尾的炮塔周围都是竖起的钢板,炮手和填弹手正面还有一块厚厚的炮盾。
唯独在车外的张弛,肉体凡胎什么也没有,他可不是只能躲避嘛。
与此同时,前方小东北的侦查班开火了,他们正好处在冲锋的鬼子侧翼,连射的冲锋枪和甩出的手榴弹很快将鬼子波浪式的冲锋打断。
两挺12.7mm M2HB重机枪这时候发威了,在面对鬼子步兵的冲锋队列的时候,这款大口径机枪回归了当初那位叫加特林的医生发明机枪的本质——尽快的收割生命以便结束战争避免更多生命死亡。
一个接一个鬼子被M2HB重机枪打翻在地,甚至由于狭窄的山路使得鬼子冲锋的队形十分密集,有时一发12.7mm子弹在打穿前一个鬼子后还能威势不减的钻入后一个鬼子的体内。
“迂回!迂回!”一个鬼子少尉看到正面冲不过去,赶快挥舞军刀命令剩下的士兵从山路两侧的雨林中迂回包抄,试图绕开正面防线。
然而等鬼子一头扎入雨林的时候,他们迎面撞上了迂回包抄上来的二连和三连。
张弛给他独立营的连长班长还有士官都装备了M3冲锋枪和M1A1卡宾枪,这些能够连射的武器在丛林‘贴面战’中可比鬼子步兵手里那支装了刺刀的九九步枪好用多了。
鬼子一个照面就吃了大亏,被迎面而来的大量子弹所淹没。
齐泉带着各个班长在队伍前方用冲锋枪和布伦轻机枪开路,将试图进入雨林的鬼子重新赶回到山路上。
回到山路的鬼子继续被37mm高射炮和M2HB重机枪覆盖,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被独立营猛烈火力压制的他们只能趴在地上等死。
枪声持续响起,鬼子在密集的子弹雨中接连倒下,战斗进入了尾声,他们的尸体全部散落在丛林与山路上。
“击杀3名[士兵],全局经验增加60,银狮币增加180。”
“击杀1名[士官],全局经验增加50,银狮币增加100。击杀2名[士兵],全局经验增加40,银狮币增加120。”
“击杀1名[尉官],全局经验增加100,银狮币增加200。”
......
张弛趴在草丛里,系统中击杀提示伴随着M15自行防空炮的开火不断出现。
看来哪怕他本人不在载具上,他依旧能够获得他所待过的最后一辆载具击杀鬼子的收益。
就是由于M15自行防空炮不是金币载具,这收益比起谢尔曼管风琴的低了将近快一半。
消灭了这一批100多头拦路的鬼子后,张弛带着队伍进入了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中。
进山没多久,山路就已经无法通行车辆了,张弛看着前方密密麻麻的原始雨林与逐渐攀升的陡峭山势,也是叹了一口气,摩托化部队确实强大,但是没有道路的话,也是无法前进的。
他开始沉思起来。
整个高黎贡山脉的长度大约为500公里,并跨越了中缅两国, 146 步兵联队的一个大队800多人分散在这片山区中,密度不会太高,
他估计刚刚消灭的100多名鬼子,可能是这一带唯一的鬼子主力部队。
那么前方的群山中应该没多少鬼子兵了,完全可以大胆分兵,分开搜索溃兵啊。
想到这里,张弛主动将二连、三连拆分成了以排为单位的搜索队,让他们步行沿着山路主道散开向前搜索。
“遇到鬼子的小股部队你们就消灭他们,遇到了咱们的同胞,就把他们带回来。”站在众人面前的张弛简明扼要地布置任务,随后挥手示意道:“出发吧,明天正午之前回来集合,我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为了确保分兵的他们都能准时归来,张弛特意给班长级别以上的独立营军官们一人发了一块手表,这东西在系统内只需要10银狮币就能买一块,不算贵,却是作战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此时乾国国内这样一块手表至少需要几十大洋,算得上是轻奢侈品了,领到了手表的各个军官顿时喜笑颜开,干劲十足地带着士兵们进入了山区。
目送着众人进入山区,张弛指挥着驾驶员们将M15自行防空炮与两辆贝德福德卡车,两辆威利斯吉普车在雨林中围成一个圈,开始扎营。
小东北的侦察班自然被他留在身边保护自己。
常言道:“想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
张弛觉得这话对于一群又累又饿的溃兵来说也是适用的,于是营地内几口大锅被支了起来。
从贝德福德卡车上卸下的水箱中舀出清水加入锅中,再把鹰酱野战口粮中的压缩饼干,肉罐头,豆子罐头等原料下入锅中,化身战地大厨的张弛用掰来的树枝搅拌着大锅,制作着战地乱炖。
“头,你看看我找到了什么?”小东北满脸兴奋地捧着一大堆的蘑菇走了过来,“上好的白蘑菇,这地方的林子里雨后长的全是这东西。”
张弛接过来一看,这白鹅膏菌伞圆圆滚滚的、菌柄修长、底部还有个球状物,煞是可爱。"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