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国喜欢沙螺龙(我在大明当贪官)_(我在大明当贪官)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

《我在大明当贪官》,以李英国作为故事中的男主角,是网络作家“李英国”倾力打造的一本小说推荐,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永乐元年,朱棣攻破南京,带领众人微服前往凤阳祖陵祭拜 没想到凤阳竟然大变模样,各种工厂,小区,商圈,公交车 朱棣大喜,本以为出现一位能臣 却没想到,竟然发现一个骇人听闻的大贪官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我在大明当贪官 类型:小说推荐 作者:喜欢沙螺的龙小民 角色:李英国喜欢沙螺龙 热门网络作者“喜欢沙螺的龙小民”的热门书《我在大明当贪官》推荐大家阅读。故事精彩剧情为:永乐元年凤阳县此时通往凤阳县一处官道上,数十辆马车缓缓而过,尘土飞扬,风沙弥漫。位于车队正中间,明显装饰更加豪华的一辆马车内,正坐着一家四口。为首的中年男子,锦衣华服,目露威严,浑身散发出一股上位者气质。与他年龄相仿的是一位华贵妇人,疲惫的神色也难掩她精致的五官,岁月的魔力似乎从未施展在她身上。另外一位年轻人,正呆呆的坐在车内,同样显得无精打采

评论专区

辐射:短平快,真而美,推荐!@白水金匀 穿越者的哲学三问:这个作者说教太重,扣分。不讨喜的题材+一般般的文笔+自傲的作者=毒草 最强开光系统:看到了大概六十章,书中出现了:篮球,唱歌,街舞,水墨画,赛车,编程,抢劫,黑帮,格斗,赌石,灵气复苏等情节,开光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金手指,但书写的实在是不怎么样。 我在大明当贪官

第1章 凤阳府下凤阳县


永乐元年

凤阳县

此时通往凤阳县一处官道上,数十辆马车缓缓而过,尘土飞扬,风沙弥漫。

位于车队正中间,明显装饰更加豪华的一辆马车内,正坐着一家四口。

为首的中年男子,锦衣华服,目露威严,浑身散发出一股上位者气质。

与他年龄相仿的是一位华贵妇人,疲惫的神色也难掩她精致的五官,岁月的魔力似乎从未施展在她身上。

另外一位年轻人,正呆呆的坐在车内,同样显得无精打采。

这正是微服前往凤阳祖地的朱棣以及徐皇后、太子朱高炽、圣孙朱瞻基四人。

永乐元年,朱棣攻破南京登基称帝,此时正前往凤阳祖陵祭拜。

“四哥,是不是快到凤阳了,在这里歇息一下再继续出发吧。”难掩疲惫的徐皇后听到阵阵人声。

“妹子,凤阳到了离濠州也不远,咱顺便看看凤阳如今的模样。”

徐皇后是开国元勋徐达之女,十四岁时便嫁给当时身为燕王的朱棣,可以说两人青梅竹马,称呼上自然不似寻常帝皇夫妻。

此时一旁的朱高炽突然显得很惊讶:“父皇母后,马车竟然不抖了。”

朱棣此时也感觉到,抖动的马车忽然变得十分平稳,脸色露出微微惊色。

古代的官道都是坑坑洼洼,马车行驶非常颠簸,朱棣一行人一路过来可不好受。

朱高炽忍不住好奇,扒开马车上的门帘,朝着外面道路看去,顿时震惊道:

“父皇,母后,你们看看,这路好奇怪。”

众人被朱高炽的声音吓了一跳,连忙朝着马车外面伸出头查看。

然后......

两人也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地面上的路,确实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模样,一条灰白色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尽头。

平整的道路让马车驶过不再颠簸,车轮碾过不留一点痕迹,整个路面甚至快有两个官道一般宽。

“这是怎么回事。”

“皇宫的道路也没有这么好啊。”

朱棣也点头赞叹道:“这路确实修建的不错,看来凤阳官府很有能力。”

但是,这一条大路,仅仅只有他们一家正对着路左顾右盼。

周围的路上的百姓面色如常,似乎只有他们一家感到惊奇。

反倒是他们几人东张西望引得路人驻足围观。

朱棣有点尴尬的缩回马车,庞大的马车停了下来,叫来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前去询问周边百姓,这条路到底是何人所建。

“回禀四爷,据小的探查,此路系凤阳县县令徐奉乐主持修建。”纪纲跪在马车外,向车内的朱棣禀报。

“而且据路上百姓所说,像这样的道路凤阳县还有四条通向别处。”

朱棣一听,心里顿时有些震惊,这样的路一条已经让人吃惊不已,竟然还有四条。

想到此处,朱棣脸上露出笑容。

“这个徐奉乐不错,可有他的情况。”

纪纲作为情报头子,凤阳县又是朱家皇帝祖地,此地情况自然心里有数:“禀报四爷,徐奉乐今年二十有三,是浙江温州府永嘉人,五年前高中二榜进士,赴任凤阳县县令。”

此时的朱棣想要私下更多了解一番情况,便一个人下马车,询问路边百姓。

附近的百姓听到他的询问,纷纷说道:

“这位老爷,一看你就是刚来凤阳,咱们县令大人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官。”

“可不是嘛!我们县令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县令大人可是我们的再生父母,青天大老爷,说出去谁不知道。”

听到百姓无不称赞凤阳县令徐奉乐,朱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心中对徐奉乐的印象也十分的喜欢。

打探完消息,朱棣几人再次上路,这一次朱棣将马车门帘拉开,细看起周边情况。

只见道路中间有着一条白线,分割成两边,两边又用虚线再次分割,所有的马车都靠中间那边行驶,行人则走在街道右边,街道上井然有序,毫不拥挤。

这让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咱回去也要这样规划,京城乱糟糟的,每次都容易出现拥挤。”

随着马车行驶,越来越接近凤阳县县城,道路上也出现更多的行人,马车,周边的农田里也时不时出现农民耕作。

很快他又发现,道路两边的农田,形成一片一片金黄色麦浪,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丰收的景象。

“这凤阳县令不错,为官有道,咱要给他升官。”

朱棣十分满意,道路修的好值得赞叹,不过农业才是根本,眼前的一片丰收景色胜过千言万语。

马车继续行驶。

道路上时不时有老人在树下乘凉、孩童互相嬉戏,每个人都显得如此悠闲自得。

朱棣微微触动,这幅模样他从来没有见过,想来就算是强汉盛唐也难有这般景色。

更别说如今可是明朝初期。

虽然建国已有三十多年,但普通老百姓也不过勉强吃个饱饭,许多人仍然处于食不果腹的日子。

更别说刚刚结束的靖难之役,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地方出现荒芜,十里不见人烟。

对此,朱棣颁布一系列减免赋税,免除盐课等“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

从京城过来这一路,到处都是荒芜人烟的农田,稀稀拉拉的的百姓正在田里耕作,脸上的神色从来没有什么笑容。

朱棣这一对比,感觉此地实在是不可思议。

马车继续行驶,原本一望无际的农田远处,冲天的黑烟向天空滚滚而去。

朱棣脸色一变。

看到这一幕的徐皇后和朱高炽也一脸紧张。

“不好!那边走水了。”

“这么大一片浓烟,怕是周边农田要被烧光。”

朱棣沉着脸,立即走下车,看着街边的行人仍然一副无关紧要的模样,顿时大怒。

“还不快去救火,所有人,都快点去救火。”

但是。

周边的百姓哪里像是焦急救火的样子。

朱棣气的猛地大吼:“你们都聋了吗,快点去救火。”

可下一瞬间,朱棣发现周边的百姓都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叫那么大声干啥,没见识的外乡人。”

“知道那是什么不,那冒黑烟的是水泥厂,专门修路修房子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