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以舒予辰作为故事中的男主角,是网络作家“舒予辰”倾力打造的一本穿越,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霍乱皇庭,分裂诸侯,狼烟遍地,引得天下群雄征伐! 扫蛮夷,平内乱,统一称帝,清除门阀世家 既受命不于天,夺之,永寿万年!
第9章 鲜卑
京都,
皇宫,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林立。
一道公鸭般的嗓音响起,
“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吾皇!”
右侧走出一名武将,面色阴沉沉声道:“禀报吾皇,昨夜来信,西海之地全部沦为鲜卑之手,不日便朝雍梁之地进发,还望陛下早做定夺。”
“众爱卿可有退敌良策?”大宣皇帝景帝坐在高台上,面无表情的看着文武百官。
景帝刚刚出声,金銮殿下就有武将站出。
“陛下,一郡之地丢失,鲜卑屠我大宣子民,辱我大宣妻女。西海知府带家丁迎敌被鲜卑蛮夷斩其首级,悬于青塘城城墙之上,国仇家恨,不得不报!”
“失土片地,如剐肉之痛,陛下,鲜卑当以雷霆之势灭之!”
“不错,陛下,鲜卑如此猖獗,万不能轻饶!”
“可鲜卑等蛮夷部族以善骑而知名,众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这……”
武将一时都陷入沉默,竟无一人敢说,鲜卑作为如今盘踞在大宣之外最大的部族之一,其骁勇程度没有精锐的骑兵难以抗衡。
不多时,一名中年武将缓缓上前道:“殿下,鲜卑部族马上骁勇,可若是想守住西海之地却是妄想,区区蛮夷岂会守城?只要我等提前打造攻城器具,鲜卑如何应战?”
“即使鲜卑不守城,能战之士也不过十万,我朝出三倍以上的兵力,从四方围困,定能歼之!”
还不等景帝说话,一旁的户部尚书李东平就跳起来了,“三倍之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上打造攻城器具,佩刀长矛盔甲等,你等匹夫可知三倍兵力能掏空十座金山!若是不知,又岂敢在御前犬吠?”
“那按李大人所言,应该将疆土拱手送人,将我等人头托手送上?”
闻言,户部尚书何进上前拱手道:“陛下,近年来大地大灾不断、蝗灾、洪灾、洪涝接连不断,河南大灾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流窜。本来敦厚老实的庄稼汉子都去做了反民,如今内忧外患,决不能在动刀兵!”
看着争吵的文臣武将,景帝也觉得文臣武将说的都有道理,双方说的也确有利弊。
可抉择,就在他的手里,即便是他也觉得有些头疼,“那依李爱卿的意见……?”
“现如今已经九月,便是任他鲜卑屠戮,冬日自会退走。”
“文人?我呸!简直是大宣反贼!你李东平三代,皆食朝廷俸禄,当解陛下之忧,如今竟想任其屠戮大宣百姓?!反贼!”
一旁的武将疯狂嘲讽,文臣疯狂回击,整个金銮殿瞬间闹得像菜市场一样,到处都是四溅的口水。
“够了!”稳坐高台的景帝终于忍受不住呵斥道。
“哪位爱卿有退敌之策,放任之法绝不可取!”
“西海是我大宣先辈列祖列宗打下的疆土,岂能在朕手里丢了!”
“从东西南北边军中,各调五万人马。”
“从京都三大营,天维大营再调一万精骑,谁来领兵破鲜卑之势力?”
沉默,相当沉默。
东西南北四军抽调兵马?这这仗怎么打?
二十万人磨合都需要数个月,更别提击退鲜卑,简直天方夜谭。
“怎么,众爱卿哑巴了?”景帝知道如此领兵之法是为大忌,可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就像之前李东平说的,各地大灾,反民不止,如今的大宣皇朝已如病入膏肓的老人,再时不时丢地?
一丢就是一郡、一府……
“安阳?安爱卿,可愿意领兵?”
“这……”刚刚气势如虹的武将,此时好像被抓住了脖颈,不是他不愿意,二十万兵马比他所预料的三十万人相比本就少了十万人,更别说这二十万人还是从四大军里调出来的。“臣,臣……臣,不如陛下,我等先派使臣议和,缓兵之计,等处理完国内反民再说如何重创鲜卑?”
景帝的脸都黑了,安阳实在太打脸了,刚刚叫的声音最大的就是他,如今却要议和?
“殿下,不是安大人不想议和,从四大军抽调兵力合成一军,此举必败,少于三十万大军与鲜卑抗衡必败,即将冬日迎战又是必败,三者合一必败无疑。”
寂静,整个金銮殿都陷入一片寂静。
没人想到这时候还有人敢说真话?
这不是妥妥的说景帝是个酒囊饭袋,不会打仗乱指挥?
顺着声音的方向,众人看到一名年轻的白袍小将。
“你是何人?”
“臣,于真,护京校尉”。
“你的意思是,此番西海之战必败?万不能迎敌?就这么看着鲜卑屠戮我大宣子民不成!”
景帝怒了,当即就要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丢出去砍了。
“陛下,臣是说,寻常武将。”于真不屑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前辈,继续道:“此番要想取胜,臣有三策。”
“哦?”景帝刚刚的怒火瞬间消了大半,“你且继续”
“其一,和谈。”
“和谈不是目的,其一体现我大宣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气度,派遣使臣带些黄金细软去看看鲜卑的可汗。”
“再看看鲜卑如今情况如何,往年鲜卑何敢如此放肆,顶多掳掠过一遍后迅速离开,岂敢继续守城,甚至还想进攻雍梁?”
“再者议和也是缓兵之计,之前李大人说过了,如今朝廷势如水火之中,辎重调军等等还需时间。”
“并且新领大军,还需要磨合,各地反民刚好就是天然的练兵场,届时马踏西海时我等亦是精兵强将。”
“并且还可以让鲜卑放松警惕,皆是我等大军压境冲杀即可!”
“其二,臣只要只要骑兵三万再加上陛下的一万天维精骑即可,鲜卑大军来去如风,自古以善于骑射闻名,若是战线太长,辎重太多,即便是朝廷国库富庶也顶不住二十万人吃马嚼,不日便要退兵。”
“四万骑兵,以战养战,只需带七日口粮即可,臣等铁骑所过,尽是钱粮。”
“其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请陛下皆时……”
“好!”景帝第一次遇到这么替自己考虑的臣子,又是为他剿杀反民,又为他节省国库,又不要太多的兵力,又能解决西海难题。
还不等景帝太过高兴,门外突然传来上报声。
“禀陛下,大理寺少卿洛大人已经归京。”
“梁王呢?”
“并未带回”
景帝原本脸上的喜色随之消失,甚至有些阴沉,“让洛元中上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