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斩悬”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魏昶君魏染瑕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那个曾是历史院校学霸的家伙,一场户外调研的意外车祸,竟让他一脚踏进了《汉南续郡志》里记载的崇祯元年。那一年,整个陕西的天空红得像被血染过,接下来的几年更是灾难连连:大饥荒、大水灾、蝗虫害,还有旱灾,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露于野,看得他心惊胆战。毕竟,他可是熟读明史,深知这王朝末年的可怕。但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也开了个后门。他发现自己竟然能跟未来取得联系!眼前是大明末年,内有张献忠、李自成等各路反王争得你死我活,外有女真铁骑蠢蠢欲动,准备入关。而身后,则是未来大国的强大后盾,有历史科研部、农业部、明史编撰所、历史战略部,还有第一梯队的智谋团……这下,看他如何运用现代智慧,在乱世中力挽狂澜,改变历史的车轮!...
古代言情《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是由作者“斩悬”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魏昶君魏染瑕,其中内容简介:户帖「身份证」魏昶君,青州府莒州-蒙阴县民,计家肆口。男子贰口,女子贰口。事产:民瓦房贰间、驴壹头……崇祯元年拾月初一「1628年10月9日」魏昶君面前放着明朝户帖,在上吐下泻发烧感冒三日,老娘请了枯瘦如柴的老道长驱邪,还要硬灌自己一口符水,面对未知不知道包含多少病菌和朱砂的符水,魏昶君强行起身,打跑了老道士,然后让小妹煮了毛巾,给自己热敷。之后他玩命喝热水,硬生生熬过穿越生涯第一步——生病。现在...
阅读精彩章节
冰天雪地里,八十多人毫不起眼,但在这片雪白当中,地基一点雏形开始出现,入村坡度也在出现。
直到天色尽黑,魏昶君才回家,回到家他用热水烫手,整个人冻得仍在发抖,寒意逼人。
“昶君,你为里长,何必如此亲自下土。”程氏不解。
自古以来,大老爷们哪有亲自跟着一起干活,多是下令。
魏昶君摇着头,他没有解释,这是古代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思想,为什么大明朝文人地位那么高,文人甚至看不起土地,看不起平民。
大部分文人写着庭院之乐,但这辈子从未曾摸过锄头或真正下地干活过一天。
大部分文人想着便是礼仪教化,完全不知道大明朝土地什么情况。
想要立足明末,真正以后巍峨发展,带领这个时代走入世界,那必须以身作则,改变农民现有地位,才能提高生产力。
深夜时,火炉边,魏长君还在看书。
他和现代曾经讨论过一点。
「是否要成为明朝官员,如何成为?」
现代明史学者给予回信:“最快成为明朝官员分为科举,军户,或者买官这三种”
魏昶君思索许久,觉得至少自己要参加一次明代科举考试。
第一可以给现代了解明代科举考试步骤,详情,资料,让明史学家得到第一手明末科举资料。
第二成为秀才或举人之后,将会踏入明代官场,可以选择在青州发展,广积粮,若白身发家,容易被官吏掣肘。
总之,崇祯元年的时候,当官还是不错的。
如果这是崇祯十年,魏昶君第一时间就是造反。
现在他不光要广积粮,屯兵,发展老家基础盘,还要有名望。
有了名望之后起势时才能不像是张献忠这种,被称之为流寇,流寇之路不可取。
漆黑长夜,魏昶君点燃寒夜里北方大地火烛光亮,素衣灰棉,盘腿而坐,长袍盖住小腿不至于寒冷,旁是火炉,手捧策论历代书籍,旁边放着红糖水。
魏昶君一边看书一边缓缓点头。
外面柳树被风吹的传出簌簌声,枝条摔打,风雪疾消。
崇祯元年十二月末,魏昶君瘦了一圈,日夜督促劳工费力他也健硕了许多,村前堡垒围墙已然有了一公里长。这段时日内,每家每户轮流穿棉衣敲打石头,凿成一块块石头,混入三合土将石块砌成围墙,墩台,就连四岁以上的小孩都拿着小锤敲敲打打,手指都有了老茧。
从老弱病残到青年壮力,就连自持身份的族老都敲打石头,只为了更快让村堡成型。
十二月末终于有了初步规模,一道一公里长的粗糙的围墙出现,围墙上是各种木刺,竹刺,敌人如果想要翻墙而过,首先面对一个大上坡,上坡这一路上有各种冰块,攀爬艰难,时不时划到,在碎冰中还有一个个锋锐小石头把人划破,围墙上手持梭镖的民卫,面对企图爬墙的人猛然梭镖。
现在便是在训练。
“敌人若来袭,需沉着冷静,握紧梭镖枪,对准敌人脖颈等薄弱处,自上而下,蓄势一击。”魏昶君手持梭镖,进行演示。
只见他猛然转身,力量凶疾,梭镖猛然朝着围墙刺去,破空声起。
“训练,反复训练,只只练习围墙突刺。”魏昶君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