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我的梦里在大唐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易行云 角色:高毓彤易行云 简介:梦回大唐,看美女学霸如何智谋天下,武定乾坤,一搅大唐风云,千万人尽俯首,却只倾心一人,斗武三思,除韦皇后,辅李隆基,我虽女儿身,不输天下儿 书评专区 从今天起是球王:非常无聊的一本书,不但水而且文笔差,剧情也傻,人设尴尬,还爱写一些老梗,拿无聊当有趣,而且我竟然在一本竞技类型的书中看到了一丝宅味,大毒草! 众妙之门:还有...
第9章 化解矛盾
意中人知人中意,月下水望水下月。高煊自初入江湖起,已有十年,从未对任何女子动过心,而眼前的高毓彤,他不得不承认,确实美的不可方物,天下男子没有人能抵御这张容颜。
高煊不愿伤了高毓彤的心,可又不能不报仇,于是便将他和易行云的故事说了出来。
原来,易行云和高煊的师父,并非中原人士,而是突厥人咄骨陆。
咄骨陆是近百年来,无论中原还是突厥,都是绝顶的习武奇才,善于刀剑双修,自创的左手刀右手剑更是冠绝天下,在晚年时他觉得自己的一身武功来源于中土,必将传承于中土,所以收了易行云和高煊二人为徒,与其同时修炼的还有一个叫咄骨斤的,正是如今武评榜第三人。这个咄骨斤便是咄骨陆的儿子,三个人分别修炼的是,易行云练的是刀,高煊练的是剑,唯有咄骨斤练的是刀剑。可咄骨斤的天赋,不如咄骨陆,同时修炼刀剑,根本达不到咄骨陆的境界,因此武功一直弱于易行云和高煊。
易行云和高煊学成后,突厥与唐朝开战,咄骨陆不得不回突厥部落,易行云也趁此机会投军报国,刚一开始时,易行云只是一个大头兵,并不归属羽林营。易行云南征北战,杀伐无数,被军中将领赏识,提拔为军中校尉,阵阵冲锋在前。
而在突厥最后一战中,他们遇到一支突厥小队,每个人身负上乘武功,唐朝先锋节节败退,易行云带着自己的小队冲杀进去稳住局面,而那只突厥小队的首领正是咄骨陆,咄骨陆并不惊讶遇到易行云,而是对他说,中原文化有云,君在前,师在后,我们各为其主,拔出你的刀,今日是为师给你上的最后一课。
咄骨陆大喝易行云,拿起刀,易行云百感交集,一面是自己的恩师,一面是自己的家国,易行云招式混乱,咄骨陆连续三次将刀架在易行云的脖子上。
咄骨陆发怒,大丈夫生于乱世,执三尺剑当立不世之功,你这般优柔寡断,如何统帅三军,报效国家。若是再不出手,你便不是我咄骨陆的徒弟。
再次交手,易行云章法有序,和咄骨陆见招拆招,突然咄骨陆撤招,一刀穿破胸膛,易行云大吃一惊,咄骨陆叹道,突厥只是游牧民族,与地大物博的唐朝相比,无异于云泥之别。唐朝必胜,突厥必败。行云,为师要你日后善待突厥。
易行云眼含热泪道,师父,就算突厥必败,可你还是能逃脱的。
看着倒在自己怀里的咄骨陆,易行云痛不欲生,这一场战争,突厥举族投降,而咄骨陆被易行云所杀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入高煊耳中。
高毓彤看着愤怒的高煊,安慰道:“你心中的大师兄,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而欺师灭祖之辈吗?”
高煊激动道:“我也不信,可易行云亲口承认的,师父就是死在他的刀下。”
高毓彤依然坚信易行云。“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突厥败局已定,你师父若是死战到底,必死无疑,你希望他死在乱刀之下,还是死在易行云的刀下,也许他更希望倒在自己徒弟的怀中。”
高煊犹豫了,如果当时是自己,自己又会如何选择,倒戈相向挥刀杀向自己的战友,给师父一个体面的结局?
高煊曾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他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师兄欺师灭祖,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有好几次犹豫不决没有杀易行云的原因。
高煊叹道:“罢了罢了,也许都是天意,高姑娘,我送你回李府吧。”
二人结伴而行,一路上谁也不敢开口,直到李府门口,高毓彤微微欠身道:“多谢高公子搭救之恩。”
高煊回礼道:“高姑娘不必多礼,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不必放在心上。”
二人告辞转身之际,高毓彤喊道:“高公子。”
高煊回首笑道:“高姑娘有何吩咐?”
“你还会杀易行云吗?”
高煊心中失落道:“我想应该不会了,若是他欺侮了姑娘,我必杀之。”
高毓彤笑道:“多谢,不过易大哥绝不会欺侮我。”
说罢,高毓彤转身朝府门走去,高煊看着刚刚那张容颜绽放的笑容,心中别提多苦涩。
高煊看着高毓彤的背影消失在李府内,转身轻轻点地,身形一跃而起,消失在夜幕中。
……
在李隆基的撺掇下,将太子李重俊与五位郡王一齐邀请至府内,共商大事。
五位郡王早早到齐,李重俊姗姗而来,但见青衣白马,面若涂脂,眼是丹凤眼,眉是卧蚕眉,耳长至腮,鼻高如峰,翻身下马轻点地,手摇纸扇气不凡。
李隆基和五位郡王早早在府门前恭候,见到太子齐齐施礼。
李重俊微微一笑,轻抬纸扇道:“诸位不必多礼。”
一行人穿过中厅,直至后室。
李重俊大摇大摆地坐在主位上,李隆基和五位郡王分别依次而坐。
李重俊笑道:“不知诸位将我叫来所为何事。”
李隆基俯首道:“启禀太子,今日共聚于此,所为泸州密信一事。”
李重俊停下手中摇扇的动作,轻轻合起,“父皇不是已经下旨,由武三思和张大人分别查探此事吗?这密信一事又从何说起?”
张柬之躬身道:“回殿下,正是因为此密信一事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确有其事,如今陛下误信小人谗言,将此事误认为是有人构陷武三思,实则构陷事假,篡位事真。”
“既然如此,诸位应该上报给我父皇,而不是将我叫到此处,你们难道不知,父皇严禁我与朝中大臣私下往来。”
李隆基和五位郡王面面相觑,敬晖起身道:“如今陛下深信武三思,武三思一党深得圣心,我等就算将此事禀报于陛下,恐怕也只是石沉大海。”
“放肆,敬大人此言何意?难道我父皇不辨忠奸,不分是非吗?”李重俊怒拍茶桌,桌上的茶杯均被震翻。
众人齐齐下跪道:“殿下息怒,臣等绝无此意。”
李重俊怒视着伏在地上的六人,眼神微眯,却见门外进来一人,轻声道:“殿下何必试探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