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佛歌”的《云游回村:孙子成低能儿?我能治!》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我们村有两位神仙。一位是真神仙。一位假神仙。话不多说,我就是那个云游四方回到村里的真神仙。用土坯盖楼庆祝孙子百岁,不料用红柳盾笆搭建的楼板被几个孩子踩破一个窟窿,致使孙子受伤,几经辗转医治,总算保住一条命,但智力受到了影响,成了一个低能儿。可我却利用奇异法子让他扭转神志!...
以古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云游回村:孙子成低能儿?我能治!》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鄂佛歌”大大创作,白牡丹徐敬澜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那时的避孕药,是用一个拇指粗细的塑料桶装着,盖子拧不下来,但能旋转,旋转到一定角度,就会露出一个小孔,可以把药丸倒出来,徐五仙就是利用这个小孔,完成了“鱼目混药”的操作,较大一些的塞不进去,就扔了。避孕药也是米粒大小的白色药丸,和鱼眼睛极其相似。有几桶没开封的,盖子上贴着标签,徐五仙小心翼翼地把标签...
精彩章节试读
很显然,这个后遗症就是,六个月了还不会翻身,文化低的农村人往往把所有肢体不协调的病统称为“小儿麻痹”。
李玉花把这串小鱼鱼拾掇干净,熬了半锅鱼汤,喂徐锦程喝了点。
徐锦程现在虽然不会翻身不会坐,眼神也有点呆笨,吃喝倒不误事,之前饿瘦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皮肉慢慢鼓了起来,肤色也逐渐红润起来。
以后徐五仙隔三差五就捉回一两串鱼,让李玉花给徐锦程熬汤喝。
每次吃鱼,徐五仙只对鱼头情有独钟。
小小的鱼儿,鱼头没有指甲盖大,实在没法吃,大家都掐掉扔到了桌子上,徐五仙便一个一个地捡到自己碗里,认真地剥着吃,嘴里还在念叨着:“宁舍一牛头,不舍一鱼头。”
其实,他吃鱼头,兴趣点不在鱼头上,而在鱼眼睛上。
他在吃鱼头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鱼眼睛抠出来,攥在手心,等吃完了,用清水把鱼眼睛洗干净,放在外面的窗台上晾晒。
不多日,徐五仙就积攒了上百颗鱼眼睛。
等这些鱼眼睛晾晒得没有了鱼腥味,有一天,趁着家里没人,徐五仙把立柜抽屉里的儿媳的避孕药拿出来,将里面的药丸全换成鱼眼睛。
那时的避孕药,是用一个拇指粗细的塑料桶装着,盖子拧不下来,但能旋转,旋转到一定角度,就会露出一个小孔,可以把药丸倒出来,徐五仙就是利用这个小孔,完成了“鱼目混药”的操作,较大一些的塞不进去,就扔了。
避孕药也是米粒大小的白色药丸,和鱼眼睛极其相似。
有几桶没开封的,盖子上贴着标签,徐五仙小心翼翼地把标签揭起来,换了药丸后,再把标签贴回去,虽然有动过手脚的痕迹,但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再说,谁会操这份心啊?
徐五仙和儿子徐振华的想法是一致的,徐家不能断了后,他虽然有四个哥哥,但他们扎下的根,和他自己扎下的根是完全不同的,儿媳还得生,至少还得生个健康的、可传宗接代的男孩。
但徐五仙现在在家中的地位大不如从前,一次失误,让他彻底丧失了对这个家的管控权,甚至连话语权都被剥夺了。
他不敢向儿媳提出这个要求,只能私下里和儿子说,儿子便向他转达了儿媳的意思:除非程程健康长大,否则绝不再生!
被迫无奈,徐五仙只能想出了“鱼目混药”这个计策。
他想,只要怀上了,生米煮成熟饭,儿媳就算再不愿意,也没办法了。
临近冬天的时候,李玉花出现了呕吐的症状,算算例假,推迟了几天,有过四次妊娠经验的她,立刻意识到了什么,心想避孕药原来也不可靠。
那天徐五仙和徐振华都不在家,计生车又来村里了,用电喇叭宣讲着计划生育政策。
李玉花让金凤把计生车叫回来,计生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给李玉花检查了一番,说:“确实是怀上了。”
李玉花说:“怎么可能?我一直在吃你们发的避孕药!”
一个白大褂说:“避孕药也不是百分之百能避孕的,凡事都有意外,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结扎。”
又说:“你如果一直在吃药,那这孩子很有可能是畸形儿,必须打掉。”
李玉花望望躺在炕上的儿子,果断地说:“打,必须打,就算不是畸形儿,我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