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言情《小惊喜》,是作者“麦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丁锐白梨,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十年的努力,白梨和丈夫终于拿到了澳洲永居,两人凑了首付,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前后都是绿地的独栋小房,正是他们梦想中的样子......人生由此转折,她生娃、她离婚,她独自迎接生活的惊涛骇浪,最终,她成功的站在光里,变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小惊喜》中的人物丁锐白梨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现代言情,“麦苏”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小惊喜》内容概括:邱谨言也不是话多的人,瞧出来白梨兴致缺缺,他便收起了所有提醒。临下车前,他道谢,并且说:“希望下次再见时,能看到你开心的笑容。”白梨心底里一阵气闷,等到邱谨言走出老远,她才想起来摇下车窗,朝着窗外大喊:“你胡说什么呢,谁不会笑了,你以为你是谁啊。”邱谨言抬起手,轻轻挥了挥,一转身人已经消失在了街道的...
小惊喜 在线试读
如果这些都不算是为自己而活,白梨想不出来为自己而活是什么样子。
她不解的瞥向了邱谨言,就见他笑吟吟的模样,侧脸轮廓极为立体,虽然总带了几分不修边幅的懒散,但那些青色的碎胡茬下,藏着的是一张异常年轻的面孔。
啥也不懂的小年轻。
腹诽之后,她心里头暗暗生起了闷气,她将车速提高了些,想的是抓紧把他送到地方,不要再尬聊下去。
邱谨言也不是话多的人,瞧出来白梨兴致缺缺,他便收起了所有提醒。
临下车前,他道谢,并且说:“希望下次再见时,能看到你开心的笑容。”
白梨心底里一阵气闷,等到邱谨言走出老远,她才想起来摇下车窗,朝着窗外大喊:“你胡说什么呢,谁不会笑了,你以为你是谁啊。”
邱谨言抬起手,轻轻挥了挥,一转身人已经消失在了街道的拐角处,再看不到了。
“怎么神神叨叨的。”白梨嘀咕完毕,心里头还是觉得有个点被戳的痛了,她过不去,可是又无从辩驳,于是带了几分愤恨,咬着牙根吐出一行字,“嫌我憔悴之前,你也要看看你自己,比我又好到哪里去了?”
要这么一想,白梨心里头稍微舒坦了几分,毕竟邱谨言的身上也永远裹着一抹风尘仆仆,即使他来到墨尔本已经有好几天了,与这个环境仍然是格格不入的样子。
这样的他是怎么有勇气拐弯抹角的说她状态太差呢?
白梨心里头窜着邪火,可连她自己也没注意到,邱谨言说的话,她是真的听心里去了。
往常的下班时间一到,白梨不是在办公桌前继续疯狂下班,就是拎着车钥匙早早回家,这是她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唯一的选择。但今天,她换了双运动鞋,走进了角落里那间一直被同事当成摆设的健身室。
打开跑步机的时候,白梨告诉自己,她得改变。
白妈的心情有如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傍晚回到家时赶紧忙着做晚饭,把小奶娃哄睡后,她就如同往常一样与白爸视频。
她今天受到的震撼太大,急需要找人分享一二。
白爸是个好听众,他知道白妈心里头烦闷,一旦打开话匣子,必定不会那么快结束,于是,白爸给自己泡了杯茶,认认真真的听着。
震撼白妈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附近新搬来的那户邻居老徐和老于,他们已经移民澳洲,是地地道道的澳籍华人。
在国内的亲朋好友眼中,老徐、老于是大家所向往的骄傲,他们呕心沥血,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儿子出国留学后,顺利在异国拿到了不错的工作机会,并力邀父母出国团聚,就这样,怀揣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徐和老于变卖了国内的资产,带着钱来到异国。
为了儿子的生活能更好,老两口慷慨出资,帮助儿子买了房。
为了让家庭和睦,老两口任劳任怨,先后带大了三个孙子孙女,为整个大家庭付出了极多。
最小的孙女七岁后也去读书了,孩子们自理能力强,很快就不需要老人接送。他们清闲下来,觉的也是该轮到他们享受天伦之乐了。而就在这时,家内的气氛突然变的古怪起来。
他们引以为傲的白人儿媳开始阴阳怪气的讲话,时不时为了很小的事情,跟老两口找茬,尤其是在他们儿子不在家时,儿媳拿点东西也要摔摔打打,哪怕语言不相通,他们仍然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嫌弃。在那个家里,老两口是多余的累赘,没人在乎。
为了儿子、孙子,为了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他们忍耐着没有跟儿子告状,假装一切没有发生过,平时在家里则是更加勤奋,家务活全部包揽,为了证明自己还有用,他们每天过的战战兢兢,儿媳下班在家休息时,他们也是躲在自己的房间内,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尽量让他们的存在不那么碍眼。
三个孙子、孙女在没读书之前跟两位老人还是很亲的,毕竟是他们两个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感情没的说。但孩子们读书以后,进入到的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去过上了完全属于他们的生活。
最直观的改变是孩子们回家以后不再讲中文了,他们叽里呱啦的说着英语,跟父母交流、彼此间交流、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交流,全部是如此。
随着孩子年纪越大,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的话就越少,除非是老两口拉住他们硬聊,或许能稍微说上几句,其他时间,只要他们不主动,孩子们匆匆忙忙,上学、放学,与父母出去度假,与他们这对老人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
老于和老徐是寂寞的,卸下了家庭的责任,他们的存在,显得有些突兀。
可是,他们离国而来时,带着的是破釜沉舟的决心。
国内的房子,没了;国内的养老金,放弃了;国内的过往,成了云烟;亲朋好友全都知道他们是来国外享福的,每个场合提起时,全都是羡慕妒忌的语气;
他们在国外呆着不开心,也想过回国。但这种念头只要稍稍一浮现出来,立即是许多许多的现实问题,一路铺开,摆在面前。
现实太难,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百般权衡。
老夫妻俩绝没想到,当初为了独子的未来所做出的权宜和牺牲,十几年后化为回旋镖,直直击中了他们自己。
老徐和老于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反复的沟通商量,希望能找出一个好的办法来解除困境。
办法还没想出来,儿子在某天突然站到了他们面前,揪着衣服,嗫嗫嚅嚅的说:“爸爸,妈妈,这里不是中国,咱们既然来了,就得遵守这个国家的习俗。”
老徐和老于在那一天,整个灵魂都好像是被万马奔腾着从身上践踏了一遍,夫妻俩的脑子都轰隆隆的作响,看着疼宠了一辈子的儿子,异常认真的对他们说:“在我们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是要靠自己来生活,不能想着去依赖别人。”
儿子说完,随便找个借口,直接走了。
老徐皱着眉想了半宿,才对老于说:“儿子是在点咱们呢。”
中国的老父母,肯为了孩子抛弃掉已拥有的安逸生活,陪着他在国外一点一滴的积累起了新的家,自然也不愿意让孩子为难。
老徐和老于很快各自出去找了工作,老徐会开车,他学会在网上接单,每天负责去机场接送游客,赚取一定的费用;老于则是去附近的华人超市找了理货员的工作,与年轻人一样搬搬抬抬,每天最少工作六小时以上。
他们有了工作之后,儿媳妇的态度转好了几分,似乎也认可了他们不是废人了。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7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