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决战1941:浴血杀倭》,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张采芹小五子,是著名作者“A大雪满弓刀”打造的,故事梗概:在白雪皑皑的关东山脉,东北大地被侵略者的阴影笼罩。有那么一群无名英雄,在刺骨的寒冷中默默抗争。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饥饿,只为一个目标:把为非作歹的强盗从家园驱逐出去。这群勇士,以自己和家人的血汗乃至未来几代人的希望为代价,历经长达十四年的不懈奋斗。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打造一个自由、无压迫的新天地。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用行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让那段历史闪耀着不屈的光芒。...
《决战1941:浴血杀倭》,是作者大大“A大雪满弓刀”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张采芹小五子。小说精彩内容概述:二哥你可别犯傻,把家伙都扔地上我保你没事。”马二笑笑从绑腿里抽出一把腿叉子扔在金豆子脚下,见金豆子还盯着他没动就说:“你二哥五六年没摸枪了,枪早就换酒喝了,现在就剩一条胳膊了还能干啥?”金豆子点点头,把枪倒插回后腰,这是胡子的标准插枪方法,因为拔枪会更快。看那三个日本人从屋里出来,灰头土脸的。显然是...
阅读精彩章节
马二家院门很大,因为要来回走马车。院门敞开着,一眼就能看清院里情况。
马二在房子左侧的牲口棚子前面铡草呢。用脚一挑扎成捆的干草,左手向下一压铡刀,铡碎的草段就散落在铺在地上的麻袋里。本来这活得俩人干,可他一只手也能干得挺利索。
金豆子进院先往四周扫了一眼,然后用枪指着马二开口说道: “二哥,好久不见了?你啥时候搬到这儿来的?我一年来好几趟竟然不知道你住这儿。”
马二回头一愣,“豆子? 你这是干啥呀? 跟日本人混了? 这咋还跟你二哥动家伙呢?”
五个日本人很默契,两个在金豆子一左一右端着枪指向马二,三个人向屋里走去,走到门口小心翼翼地打开门,猛然冲了进去。
金豆子问: “二哥,咱明人不说暗话,小五子是不跑你这儿来了? 这小子在濛江杀了日本重要人物,日本人满天下抓他呢,事儿挺大,谁也扛不住,我这也是上级压着没办法。二哥你可别犯傻,把家伙都扔地上我保你没事。”
马二笑笑从绑腿里抽出一把腿叉子扔在金豆子脚下,见金豆子还盯着他没动就说:“你二哥五六年没摸枪了,枪早就换酒喝了,现在就剩一条胳膊了还能干啥?”
金豆子点点头,把枪倒插回后腰,这是胡子的标准插枪方法,因为拔枪会更快。
看那三个日本人从屋里出来,灰头土脸的。显然是一无所获。就对马二说:“小五子跑哪去了?我听说他昨晚还在你家。”马二说:“昨天半夜就走了,肚子中了一枪,得去红石找郎中看,我给了他几块钱,让他骑马他没骑,应该是翻山走的。”
金豆子深深看了马二一眼,说道:“二哥,咱哥俩这些年没红过脸吧? 我知道你这人仗义。兄弟我也跟你说句到家话,司令死了,政委也死了,抗联打散了,已经没人了,跟着他们没有前途的。你的事不大,跟我回去把事说开了,凭我金豆子这张脸能保你一条命。”
马二听他提到政委,欲言又止,然后微微叹了口气。想了想说:“行吧,我归拢一下东西就跟你走。”说罢弯腰去拎装着碎草的麻袋,打算倒进马槽子。金豆子看他一只手不方便,走过去说:“我来吧”接过麻袋走向马棚。
马二回手握住铡刀柄,右脚一踢,把铡刀前面的销子踢掉,拧步旋身,“呜”的一声就把这二三十斤的铡刀抡了起来。金豆子听见声音想回头看,已经来不及了,大铡刀带着风声,带着仇恨,“咔嚓”一声,从金豆子肩颈之间斜斜地劈了进去,一直劈到胸骨。血光迸发,鲜血沿着刀锋龇出一尺多高。
金豆子俯身倒地,尸体一抽一抽的。马二也顺势扑了过去,伸手从金豆子后腰抽出了反插着的盒子炮抬手“砰砰”两枪。
然后就看到鬼子也开枪了,听到了至少三声枪响。身体仿佛被锤子重重地砸了几下,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马二望着蓝天白云,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意识渐渐模糊。
鬼子军曹气急败坏地上前瞄准马二脑袋又“砰砰”补了两枪。马二是胡子出身,枪法极好,这短短的一瞬间竟然一枪一个,那两个日本兵都是头部中枪,眼见的活不了了。
来时六个人,一转眼死了仨。日本军曹很愤怒又很无奈。他指挥仅剩的两个手下把马二的马车套上,把金豆子,马二,和两个日本兵的尸体抬上马车,赶车出院。回头往房子里丢了颗手雷,“轰”的一声房子塌了下去。
鬼子军曹赶车,两个士兵跟车走路。走出屯子时,看见老康婆子的院子也生气。又往屋子里扔了两颗手雷。“轰轰”两声三间房子全塌了。三个日本兵,一挂马车上拉着四具尸体向西而去。
老康婆子根本没在家,她包扎好手指就偷偷溜出来悄悄地跟着去了马二家,在马二家后身的老赵家豆腐坊的墙角偷偷地看。 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直到日本人炸了马二家,然后看见他们又炸了自己家。恨得咬牙切齿,却不敢大声骂出来。以前听说日本鬼子无恶不作还不相信,这回可是亲眼目睹,她要把这事告诉所有人。让人们都能看清楚这一伙可恶畜生的嘴脸。
天蒙蒙亮时,小五子从雪洞里爬出来,捡了把干柴生火。 在红松树下的雪地里用脚趟了几遍,踢出十多个松塔,扔到火堆里。这时间是每天中最冷的时候,号称小鬼龇牙, 不生火能冻死人。 这一带山区他十分熟悉,要不然也不敢走夜路,平常人白天走路都会麻达山,更何况是走夜路?他从小就是在这山区长大的,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他都无比熟悉。
小五子姓刘,他爹是胡子,老早就战死了。 他妈趁还年轻就走道了(改嫁),嫁到关里去了,没法带着他,他爹的把兄弟就把他接过去当儿子养。
他干爹也就是绺子里的大柜,叫殿臣,这可不是烟筒山的老殿臣,人家老殿臣可是有好几千人马的大绺子。 殿臣姓齐,有人说他本来姓韩的,是韩边外家的远亲,因为落草为寇了,怕给祖宗丢人所以就对外称姓齐。
齐殿臣个子不高,满脸络腮胡子,说话还有点磕巴,头些年耍钱输得吊蛋精光,幸亏他平时为人挺仗义,人缘还算不错,于是东拼西凑拉来三十多人,起了个局。所以这个三十多人枪的小绺子就叫殿臣队。
马二叔和金豆子原来都是殿臣队的。五年前杨司令会盟关东各大绺子,主张共同抗日,殿臣二话不说就领着众人追随了杨司令。小五子年纪小,就只能在外面跑跑腿,传个信。
前年讨伐队进山,抗联队伍分散突围,殿臣等十多个人不知怎么就被围在了红石林区的山上,殿臣是头倔驴,八匹马都拉不回来那种人。即使缺衣少食,没钱没枪也要坚持奋战,绝不投降。直至弹尽粮绝,全部阵亡在深山里。
从那以后小五子发下毒誓,与鬼子不共戴天。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和鬼子战斗到底。
去年小五子本来应该跟杨司令去濛江抚松一带去打游击,中途小五子接到任务跑了一趟敦化,等回到濛江时,就听说杨司令在三道崴子牺牲了。小五子在濛江转了好几个月,打算找机会干掉程斌,或者杨司令的警卫排长,他们都是叛徒,但始终也没找到。
这时濛江来了个日本人,看样子是从新京来的重要人物。
机缘巧合,有一天这大人物喝完酒出来找乐子,就落了单,正好小五子手里还有枪,小五子从小就玩枪,各种枪支都门儿清,枪法练得出神入化。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于是食指轻轻一勾,就送那日本鬼子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