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新书《吴王李恪:请父皇立我为太子》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书虫破茧”,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请父皇敕令中书省即刻拟旨,立儿臣为太子,继承大统!”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两仪殿,早朝。此语一出,就像巨石投湖,满殿皆惊。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李泰因争储被贬,此时正在商议立新太子的事。李世民嫡子三个,现在只剩晋王李治一根独苗。大臣们用脚指头想一想,都知道结......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吴王李恪:请父皇立我为太子》,是以李恪李世民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书虫破茧”,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见李恪越说越离谱,一点都不给长孙无忌留颜面,他不得不出言阻止。吴王,这个莽夫,彻底完了!河北、河南、江南、剑南的官员纷纷惋惜。而依附于长孙无忌的关陇官员则洋洋自得,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李世民接着问道:“李恪,你自荐也不算有错...
吴王李恪:请父皇立我为太子 精彩章节试读
,是认已经覆灭了的前朝,还是认蒸蒸日上的本朝?”
“老夫当然只认本朝。”
长孙无忌一时无法反驳。
“既然你只认本朝,那为什么揪着本王的前朝血脉不放?
你难道想说,高祖皇帝建立大唐乃谋反所得,所以要防着前朝余孽?”
“这……”长孙无忌一时无语。
一道闪电撕破天际,随之就是一声惊雷,震得大殿微微颤抖。
天要塌了!
众人心中不由得一紧。
“李恪,你不要太放肆了!”
随之就是李世民的一声暴喝。
见李恪越说越离谱,一点都不给长孙无忌留颜面,他不得不出言阻止。
吴王,这个莽夫,彻底完了!
河北、河南、江南、剑南的官员纷纷惋惜。
而依附于长孙无忌的关陇官员则洋洋自得,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李世民接着问道:“李恪,你自荐也不算有错。
朕问你,你的理由是什么?”
一句“不算有错”,既是对唐临、褚遂良的否定,也是对李恪的鼓励。
朝堂上坐着的都是帝国精英,不可能听不出弦外之音。
看来,陛下有意偏袒吴王。
李恪对李世民行了一礼:“父皇,儿臣讲三点理由:第一,国赖长君。
秦朝二世而亡,东汉后半段要死不活,为何?
不就是因为国无长君吗?
自汉和帝开始,十个皇帝,有七个即位时不到十五岁,以至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世家大族趁机把持朝政。
最后黄巾起义一把火,烧掉了大汉四百年江山。
儿臣今年二十四岁,九弟才十五岁,如果父皇能活一百岁,那倒没什么。
但是,如果有个万一呢?”
李恪的话虽然有些难听,但李世民确实有天可汗的容人之雅,不仅没有打断他,还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恪继续说道:“第二,《尚书》有言: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
儿臣不党不私,既没有自己的班底,也没有自己的党羽。
因为儿臣笃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
当前,朝廷存在诸多派系,包括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新贵,以房玄龄为首的山东士族,以李勣为首的山东武将,以萧瑀、岑文本为首的江南士族。
此外还有五姓七望,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利益。
他活着,没人能翻得起浪来。
他不在了,李治只有依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