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说推荐为叙事背景的小说《重生成为大唐平阳昭公主》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熊猫崽崽”大大创作,李昭熊猫崽崽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唐.武德元年 平阳公主因不想与驸马柴绍相见,遂向父亲李渊请旨调往苇泽关 在一次与突厥的交战中,不小心被突厥人的箭矢所伤,导致昏迷不醒,幸而系统来临,遂恢复前世的记忆………………
评论专区
我的霍格沃茨大有问题:个人很反感这种主角为了系统任务做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毕竟大多数小说写这种桥段,都是为了推进剧情,却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让主角合理参与,于是只能用这种机械降神的把戏,这本书看来也不例外 迦南之心:当年无可置疑的仙草 1908大军阀:《1900翻云覆雨》老是关联不到正确的书啊,郁闷!又是一本清末穿的书,不过相比起其它开了金大腿的书籍,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以我挑剔的眼光看的下去
第1章 重生到唐国公府
仁寿二年(602年)三月
现代人李昭投胎转世到了隋朝唐国公李渊家,成为了李渊的三女儿,也就是未来的平阳昭公主。
李渊大喜,给嫡女取名‘昭’。
仁寿三年(603年)
李渊再得一嫡子,取名‘元吉’。
仁寿四年(604年)八月
隋帝杨坚在仁寿宫离奇去世,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同年,杨广登基,年号大业。
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
隋帝杨广为了开掘长堑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
大业元年(605年)至六年(610年)
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
大业三年(607年)和四年(608年)
在榆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
大业七年(611年)
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起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起来。
同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
大业八年(612年)
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位民夫,却败于辽东城。
大业九年(613年)春
李渊被调任为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开始由文官转任武职。
同年,杨广再发兵围攻辽东城。
而隋朝内部这时的农民起义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
在大业九年上半年,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均爆发农民起义,迅速高涨起来的农民起义给隋朝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
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回,向杨玄感展开攻击,杨玄感的起兵很快便失败了。
隋朝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击败卢明月、张金称、高士达、刘元进,坑杀农民起义军。
而翟让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农民起义军则屡次击败隋朝大军,发展壮大。
杨广想用血腥屠杀的恐怖政策恐吓人民,把抓获的人都杀死,却阻止不了更多农民起义的出现,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参加到农民起义军中去,“所在蜂起”,“官军不能讨,以至隋亡”。
农民起义发展为全国规模。
杨广妄图遏止起义力量发展,下令各地郡县、驿亭、村坞筑城堡,将民众迁往城堡中居住,于近处种田,以图控制。
他不愿正视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现实,身边的佞臣也不以实情相告,谎称造反的农民“渐少”。
大业十年(614年)
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大业十一年(615年)
杨广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杨广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军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同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龙门人毋端儿聚众起义,李渊领兵出击,连射七十发,都射中敌人,起义军因而败逃。李渊筑尸成京观,从尸体中找回了所射之矢。又击败绛州叛军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
大业十二年(616年)
李渊因多次进献鹰犬给杨广,得以升为右骁卫将军。
突厥侵犯边塞,杨广便让他和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
但他们的兵马很少。
李渊便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骑兵,吃住骑射仿效突厥人,给突厥看他们闲暇时的射猎驰骋。
李渊又另外挑选善于射箭的士兵作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时李渊便下令埋伏攻击,结果打败了突厥。
同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
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
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这时隋朝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经燃遍全国,尤其是大河南北和江淮地区的农民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地冲击着隋朝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杨广猜忌大臣,擅杀文武将臣。
早在李渊任山西、河东抚慰使时,副使夏侯端就劝他早做打算。
李渊“深然其言”。
等到任太原后,他对次子李世民说:“唐本就是我的封国,太原就是唐所在之地。如今我来到此处,是为天赐良机,赐予却不取,灾祸将要来临。但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没有办法经邦济时。”这表明了他起兵的意图和策略。
所以李渊到任以后,首先带兵在雀鼠谷击溃了活动于太原以南的历山飞别将甄翟儿部,稳定了山西的局势。
但在对突厥入侵的防御战中,所派的副留守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作战遭到失败。杨广下令拘捕李渊而斩杀王仁恭。
李渊让李世民做好随时起兵反抗的准备。过了不久,杨广又遣使驰驿赦免李渊与王仁恭。李渊认为时机已到,于是“雄断英谟,从此遂定”。经历这一事故,李渊加速了举兵反隋的活动。
当时,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杨广所在的江都被孤立。
晋阳县令刘文静看到李渊“有四方之志”,于是竭力结交。
后来,他与李世民在狱中结识,暗中谋划起兵事宜,但确定计策后,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
李世民私下找到晋阳宫副监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趁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
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
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
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
李渊开始时假装不同意,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一小会儿,李渊还是答应了起兵,对李世民说:“我爱护你,怎么忍心去告发你呢!”
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而自称天子。
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
杨广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李渊大为惊恐。
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后因炀帝又遣使赦免李渊而作罢。
但李渊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等也纷纷劝他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于是,他以讨伐刘武周、防备突厥南下为名,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及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一个月内便召集部众近万人,又暗中派人往蒲州召儿子李建成、李元吉至晋阳,准备起事。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招兵买马,怀疑李渊要造反,便密谋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想要除掉他们,向杨广邀功请赏。不料,这一密谋被晋阳乡长刘世龙获悉,告知了李渊。
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先发制人,指使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借此将二人囚禁。
五月十七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下令将二人斩首,对突厥大摆空城计,派部将王康达、杨毛等抄袭突厥,夺取马匹以充起兵之用。
随后,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亲写书札,对突厥始毕可汗卑辞厚礼,始毕可汗复书,承诺支持李渊起兵。
五月三十日,李建成、李元吉自河东到达晋阳,李渊再无后顾之忧。
于是裴寂等与李建成兄弟,请求“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李渊完全照办。
六月,因西河郡不肯从命,李渊使李建成、李世民率军破郡城,斩郡丞高德儒。
自此李渊自称大将军,署置府僚,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领左三统军等;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领右三统军等,各置官属。
又“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队伍大为扩张,“二旬之间,众得数万”。
于是定下入关之计。
七月五日,李渊自率甲士三万誓师,正式起兵。他们由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河东。
表面上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代王杨侑为帝。
始毕可汗派人送马千匹,驻在楼烦的原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也率兵相助。
李渊军行至贾胡堡,代王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霍邑,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领骁果数万人屯河东,阻击李渊军南下。这时正值秋雨连绵,道途泥泞,李渊军不得前进,军粮也感匮乏。
外间还谣传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偷袭晋阳,因刘文静出使突厥未归,众人不知虚实。李渊召集将佐商议对策。
裴寂等主张“还救根本,更图后举”。
李建成、李世民则力主进军。
李渊经过慎重考虑,终于作出了继续进军的决定。
八月,雨止天晴,军粮也从太原运来,李渊便率军进攻霍邑。先以轻骑挑战,宋老生统兵三万由东门、南门出而迎战,李渊军稍稍退却,宋老生认为李渊畏惧,引兵前进,离城里余而阵。
将军殷开山率步兵抵挡宋老生,李建成、李世民绕向宋老生阵后,分别屯守东门和南门,断其归路。
正当双方激战的时候,李渊派人高呼“已斩宋老生”。
宋老生部众听后,阵势大乱,纷纷回逃,李渊军所向奋击,杀死宋老生,取得大捷。李渊乘胜挥兵登城,攻克霍邑。
进军临汾,克绛郡,直抵龙门县。
这时刘文静从突厥赶到,同来的还有突厥大将康鞘利所带的兵士五百、马匹二千。
沿河守臣也纷纷来降。
同时,李渊去信招降冯翊农民军首领孙华,又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统步骑六千,自梁山渡河,以待主力到达。
李渊亲自率诸军包围河东,屈突通婴城固守。
李渊见城坚不易攻取,意欲引兵西往长安,与将佐商议。
裴寂提出如不能克河东将陷于腹背受敌之境,建议“先克河东,然后西上”,则长安必破。
但李世民认为兵贵神速,应该挟胜速取长安。
李渊综合两种意见,扬长避短,决定留兵围困河东,自统主力军西进,自壶口渡河,设于朝邑长春宫,“关中士民归之者如市”。李渊分军两路,命李建成、刘文静率王长谐等数万人屯永丰仓,扼守潼关,以备东方援敌;命李世民率刘弘基等数万人,掠取渭水北岸之地,对长安采取钳形攻势。
李渊在关中的亲属,听到李渊大军到来的消息,纷纷响应。
他的女儿在鄂县散家财,招集亡命之徒,招降邻近的各路义军。
李渊的从弟李神通也在鄂县起兵,部众至数千人。李渊的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有众万余人。其中他女儿的势力最大,部下至七万人,号称“娘子军”。
李世民一路西进,广招官吏、义军,待到泾阳时,亦有士兵九万人,与“娘子军”相会,声势大张。
李渊于是命李建成率永丰仓精兵,自新丰西进长乐宫,李世民回师北屯长安故城。
李渊引军西行,所过之处,废去一切离宫园苑,释放宫女,归还其亲属。
当时,杨广远在江都,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
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
十月,李渊抵达长安,驻营春明门外。
合军二十余万,大修战具,围攻京城。
十一月九日,唐军发起总攻,攻入长安。李渊入城,迎代王杨侑于东宫,迁居大兴殿后。
李渊还居长乐宫,“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
除杀隋右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其余一无所问。
于是文武将佐请李渊即帝位,李渊不听,仍在观望和等待时机。
十三日,他迎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甲子日,李渊自长乐官入长安。
杨侑授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视事于虔化门,一切事务“咸归相府”。
同时设置丞相官属,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纲为司录。
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
杨广在江都之变中被禁军将领杀死。
此后,李渊加紧了篡夺皇位的进程。
同月戊辰日,杨侑进拜李渊为相国,总司百揆,享受九锡之礼。
五月乙巳日,隋恭帝命李渊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戊午日,杨侑被迫下诏禅位。
六月十八日,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
李渊建唐后,以李世民为尚书令。
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接受“禅让”后,对前朝后裔较为优待。他下诏封杨侑为酅公,并封北周后代为王,进一步强调李唐取得政权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