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清蒙清一家)穿越之古代科举人生_穿越之古代科举人生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

无广告版本的古代言情《穿越之古代科举人生》,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蒙清蒙清一家,是作者“子蒙”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某中学高三一考生,因考完高考乐极生悲,原地去世!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但真的发生了那个考生就是我蒙清为何死后还能发表感慨,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死后又活了只是活在了一个架空的古代,在古代,生活在农村,发现生存下去极其困难,每天吃不着肉,饭吃饱都个问题生存困难地位及其低下,于似乎小小的人呐,就在想着如何能生存,如何提高地位,如何过得更好 蒙清在古代十年后,蒙父蒙母商量,是不是该定亲了? 蒙清闻言心想:自己还是个未成年的宝宝,定啥亲?再说了,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不!错了,是科举的速度!

点击阅读全文

第5章 进入学堂


蒙母连夜赶制的衣服,第二天拿去给蒙清穿上去私塾。

蒙清本就是一个奶团子的年龄,穿上新衣裳感觉更奶了。

不得不说人类幼崽,小时候真是可爱的不行。

扣扣……敲门的声音没一会儿,上次的小厮便来为父子人开门。

同样也是带到客厅等,没一会张秀才便出来了。

“见过先生”

“见过先生”父子俩同时微微弯腰做个礼问候张秀才。

“免礼!”张秀才说完,拿起旁边的茶杯喝了口茶。

父子两个把准备好的束脩和拜师礼,拿出来给到张秀才。

张秀才收下后,蒙清倒了杯茶,跪在地上,双手递上自己倒的茶。请张秀才喝拜师茶。“请先生用茶。

张秀才接过茶水,吹了吹热气,然后喝了一口。

并回赠《论语》、葱、芹菜等礼物。以示学生今后好学,聪明伶俐,勤奋上进……

“学堂一般上十天休息两天,每天辰时上课,酉时下课。中间有一个时辰吃饭休息。”张秀才把息时间告之。

“我这有三个班,甲,乙,丙班。甲班是已过童生,准备考秀才班集。目前人数最少,只有五人。

乙班,是准备考童生的班集,有二十一人。

丙班,是个启蒙班,这个班集都是刚开始启蒙,或是基本比较薄弱的班集目前里面有十五人。

你未启蒙,按排你进丙班。” 张秀才对蒙清已做好安排。

张秀才把蒙清带到丙班,里面座差点十五名小家伙。看到外的人来洗刷刷的看过来,大家心想这是新同窗?

“今天来了一个新同窗,名为蒙清。”然后张秀才个找个位置安排蒙清坐下,同时拿出两本书籍给蒙清。“你来的晚些,班上已学到《百家姓》。为了不影响正常上班,平时会按《百家姓》的内容来上。这本《三字经》我会单独和你讲。”

蒙清看着先生给的《百家姓》和《三字经》翻开看了下,发现里面有些字还是认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不认识,勉强能明白。

蒙清便认真看争取早日学完,跟上进度。

蒙清旁边坐着的同窗,两个年龄和他差不多,两个比他大些。七八岁的样子,但是穿着都比蒙清好上很多。

他们偷偷瞄了瞄新来的同窗,正是好动的年龄。看到同龄人,忍不住打声招呼。

“这位新来的同窗你好呀。”说话的是一个小胖墩,穿着华丽,脸上肉呼呼的,一看就是在家里很受宠的。

对于以后同窗的招呼蒙清,停下看书的目光,看向打招呼的同窗。这小胖墩白白嫩嫩的,脸上一脸的雀跃,看着有些皮!

“你好!”蒙清回应道。

“我叫周同瑞,家住镇上的荣盛路七号,我挺喜欢你的,有空找我玩哦!”小胖墩说道。

小胖墩周同瑞,生得白白胖胖的。他是家中长孙,他的父母与祖父母平时都很喜欢投喂他。家中是开了一个铁铺,他家的铁铺是镇上最大的铁铺。据说有二百年历史,铁铺生意极好。

一旁的三位同窗算是打招,呼介绍自己。

高个最高长得有些黑壮的同窗开口道:“你好,我叫李安。我家是开镖局的,镇上的镖局是我家的。如果有人欺负你,你来找我,我帮你打回去!”在一边握紧自己的拳头,示意了一下。

接着在他旁边的同窗开口:“你好,我叫韩信。家中是开布庄的,韩氏布庄就是我家。”韩信虽然年纪小,但是他是这四位里面长的最好看的,小小年纪就看出来,将来长大不出意外的话那翩翩公子。

“你好,我叫白子亭。家里成书店的,广书楼便是我家的。”说话的叫白子亭,年纪小小,但是一身的书香气。话的同时还给蒙清一个同窗礼。

蒙清他的样子也做了一个同窗礼。

蒙清心想:哦豁!这几个就我家最穷,不过也正常,但他们的穿着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但是我要努力一下,虽说咱们家是种田的,但努力一下变成良田百亩。

“各位同窗好,我叫蒙清家在蒙山村,父母是在家里种地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我家玩。”蒙清这话说的是认真的,因为早产儿,身体不好的原因。蒙清很少出门,也没没啥小伙伴了。

交到同龄的小伙伴还是很开心的,虽说他们家庭条件好,蒙清既不自卑也不嫉妒。合得好大家都是好朋友。

小胖墩周桐瑞还偷偷跟蒙清说,要注意一下先生,如果背书没背上来,会被打手心可疼了。

蒙清和刚认识的小伙伴各自坐好,没一会蒙清先让其带上《三字经》,给蒙清先补上丙班他未学到的知识。

“昨日教你的三字经,可不记得?”张秀才问自己的学生蒙清。

“记得。”蒙清道。

“你背一遍昨天的内容。”张秀才说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蒙清重复了一遍昨天的内容。

这下子咋秀才意外了。到今天还记得,昨天虽然看的蒙清聪明伶俐,口齿清晰,但没想到记忆力这么好,才五岁的年龄,到现在都记得也是挺不错的。

科举很多都是死记硬背的,所以记性好有一定的天赋。

蒙清自己也感觉,这身体的记性比上辈子要好很多。刚看的《三字经》虽然达不到过目不忘,但也差不多了。看了二三遍就记住。

蒙清心里很是开心,但是由于先生在面前,脸上不能表示出来依然是乖巧恭敬的,站在先生面前背书。

这也许就是传说的金手指,科举简直就是事半功倍,满意极了。

蒙清那种比较好满足的,虽然他的金手指不像别人那么逆天,但是有好过没有?

“好,接下来学《三字经》后面的内容。”张秀才打开《三字经》书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张秀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蒙清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张秀才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蒙清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张秀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蒙清

……

一个时辰后。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张秀才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蒙清

“先到这里,下次再继续,你回去好好背诵。”张秀才教一个时辰便让蒙清回学堂,认其好好消化,今天学的内容。

蒙清点点头回学堂。

中午休息吃饭,蒙清吃的是蒙母为其准备的干粮。学堂是不提供食堂的,一般是家里人送或是自己带。蒙母给蒙清准备的是野菜饼,野菜剁碎跟面糊拌在一起,放锅里煎就好了,很简单的一种吃食。蒙清知道自家的条件,也不嫌弃到了饭店便吃起来。

酋时,蒙父已在私塾外面等候。

原来蒙父在蒙清进学堂后,便回家去伺候地里的庄稼。酋时前到私塾等候儿子下学堂。

蒙清一出门就看到自己的老父亲,连忙走过去。

“清儿,今天在学堂如何,可是累了?要不为父背你回家。”蒙父问道。

“爹爹,清儿不累!今天学了《三字经》。”蒙清回道。

蒙清表示不累不用背,蒙父便等儿子的时候走回家。

回到家中天黑了一半,而家里蒙母已准备好饭菜。

蒙清也饿了,放下书包便去洗手吃饭。

“小清儿,今天去学堂,感觉如何?可被同窗欺负?”蒙母一边帮儿子夹菜,一边问道。

“今天先生教了《三字经》,同窗们都很好,他们还邀我去他们家做客。”蒙清确实感觉良好,如实回道。

“那就好,那就好。”老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没被欺负,也就放心了。

饭后洗漱完,蒙清躺床上,今天回忆学到的内容,先背诵一遍再睡觉。蒙清多年的学习经验告诉他,在睡觉前背一背记得更牢固。

第二天依然是蒙父带着蒙清去学堂,虽说去镇上的距离不也远。但也不算近,蒙清还小,家中父母是不可能让其一个人去学堂的。走路如果累了,不能背着蒙清走一段路。

到了学堂,蒙清被张秀才叫去开小灶。

“先生好”蒙清微微弯腰向张秀才行礼。

“昨日学习的内容可还记得?”张秀才问道。

“学生记住了”蒙清回道。

“很好,你背诵一遍昨天的内容。”张秀才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蒙清口齿清晰的把昨天学的内容背诵出来。

张秀才很高兴,但面容依然严肃。心想这真是个科举的好苗子,捡到宝了。

“今天学习《三字经》后面的内容,我读一遍你跟着念一遍。”张秀才按昨天的学习流程,进行教学。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张秀才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蒙清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张秀才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蒙清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张秀才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蒙清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张秀才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蒙清

………………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张秀才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蒙清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张秀才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蒙清

“很好,《三字经》今天学完了,你回去好生背诵。”张秀才说完,让其先回去学堂。

回到学堂,小胖墩问蒙清可有被打手心。

蒙清表示没有,先生检查昨天的功课,再教新内容,便让蒙清出来了。

“昨天教的你都能背诵?”小胖墩难以置信的问道。

蒙清点点头“能背。”

小胖墩又问道:“张秀才昨天教了什么内容”

“《三字经》教了一半。”蒙回道。

“教了一半都能背诵?。”小胖墩一脸震惊道。

蒙清点点头,表示能背。

周围的同窗也一脸震惊,表示此人不讲武德。有了对比,瞬间感觉他们的日子更难过了!



点此继续阅读《穿越之古代科举人生》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