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青灯长明》,是作者大大“如鱼不得水”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忘忧玄贞。小说精彩内容概述:当信仰与爱发生冲突该如何抉择? 叛逆反骨小乞丐遇上温柔向善慈悲僧 “忘忧,别怕” 他如三月春风暖,宠她四五六七载 “忘忧,不可!” 谁料这朝夕相处的小师弟竟是女儿身 他羞红了耳根,终是有愧于佛陀观音,从此无心渡世人
第3章 入门
玄贞合掌,上前道,“师傅,这孩童孤苦无依。庙中尚宽裕,可否能收留他?”
老住持垂眼看着那孩子点了点头。转而对他说道,“也好,这孩子也是苦命人。玄贞,你今日做的很好。善勇相济,持本心立于世,如是也。”
小乞丐压根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
肚子饿地咕咕叫,她转身捡起刚刚扔在地上的包子。她背对他们蹲在地上,将包子掰成两半,一半分给小狗,一半拿到嘴边开始大口嚼食,她现在只想填饱肚子。
但她又十分警惕,一边吃一边回头随时关注着他们俩的动向。
“等..等等。”玄贞见状急忙走过去,想拿掉她手里的脏包子。
小乞丐急忙将手里没吃完的囫囵塞进嘴里,抓起剩下的那个包子连连后退,弓起身子一脸防备地看着他,就像死守猎物的豺狼一般。
玄贞见她一定是误以为自己要抢,柔和地笑道,“你别怕,我不抢。只不过那包子已经弄的很脏了,吃了会得病。”
他比划着,指着肚子,“吃脏东西,这里会不舒服的。”
小乞丐呆呆地看不懂他比划,只是死死抓住手里的包子,防着他。
老住持杵着禅杖走过来,对玄贞说,“玄贞,你且去给他买些新鲜的来罢。”
“是,师父。”
见小和尚离开了,小乞丐是想跑走的,可是老住持挡在她面前。
他面容慈祥,笑着从布兜里掏出几块糖,摊开手掌放在她面前,“来,孩子。”
她警惕地盯着他布满皱纹的手掌,迟迟不敢接。老住持眯眼笑着,“拿吧,这是饴糖。”
她不接,他也不动。
僵持好一会儿,见他并无恶意。那几块饴糖又散发着诱人香气,她怯生生地看着他,试探性地伸手去拿了。
拿到手立马胡乱地咬开糖纸,将脏包子都扔到了一边。这是她第一次吃糖,咬在嘴里甜丝丝的,一块接一块塞进嘴里大口咀嚼着,唇齿间都溢满了香甜。
老住持看她爱吃,又掏出了几块给她。
小孩是爱吃糖的,他们在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本就应当无忧无虑。
那天,老住持收她为徒弟,并给她取名忘忧。忘记过去的忧愁,重新开始。
“忘忧,以后我们便是师兄弟了。”玄贞将一包新鲜出炉的包子递到她手上,嘴角边漾着浅浅的梨涡。
不怪他们把他当做男孩。忘忧的确长得有些中性化,长期营养不良使得她的五官更显锋利,狭长犀利的眼、瘦尖提拔的鼻,特别是弓着背警惕的样子就像只随时准备进攻的小野兽。
她跟在他们身后,吃着热乎乎的菜包子,一旁还跟着只跛脚的小白狗不时捡食着掉落的馅团。
风吹过秋叶黄林哗哗,山林间顿时金浪翻涌。逐步踏上青石阶梯,禅杖上的法环“叮啷”相撞。
路经焚炉香鼎、青瓦朱墙,门匾高悬“观月寺”左右柱上“入此门苦海浮沉回此生,望归途功德圆满万事成。”
穿越棂门檐廊,有香客错落进出。
和尚抬柱撞梵钟,钟声鸣响回荡。佛堂内僧人诵经声喃喃,木鱼声有序,燃高香冉冉。
老住持剃去了她的头发,引她入佛门、作和尚。
教她举香三过头顶拜如来,愿其一心向善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