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道隐天华录》,由网络作家“未名旅者”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向远义双,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一柄青莲剑,一壶醉仙酒吾为红尘仙,荡尽世间邪 当这个青年人出现在战场上时,道隐宗新一代弟子终于心安,他们知道,此战正道必胜 “青莲剑道歌·雷狱!” 向远凌空引剑,方圆百丈雷云骤现,域内众人电芒加身一众正道修士只觉精神矍铄,一扫颓势,诸多妖邪却感手脚发麻,不能动弹 千百条紫电雷龙从天而降,臭秽境之下毫无抵抗之力直接化为飞灰,污浊境恶修支撑须臾便屏障碎裂,道消魂散 只有那无我境黑影,终于动容,将手中巨斧注满业力与雷龙抗衡 “凤舞九天诀·千羽刃!” “玄武真功·擎天玉柱!” 青年身后一众当世道脉天骄尽皆出手,此战定要将这些恶修尽数诛灭,重回那朗朗乾坤 谁又想,就是这青年,当年也只是一个山村寻常孩童而一切,要从天宝十四载的向家村说起……
评论专区
朕,隋炀帝,不服:先给四星,书是好书。可是大段大段的科普说明。减少了很多阅读趣味。太干了。希望后期会好点吧 世界寄生体:失去肉体的李维无限增殖着,灵气复苏 超级附身:神TM中学四少殴打同学还开擂台,神TM打死不管让家里摆平,我不是合理党,但我的智商不能容忍这种傻逼剧情的出现……
第四章 红尘砺童心,寻道武陵源
两年后,至德二载,浔阳县狱中,一老一少面面相觑。
“师尊,这就是你说的带我体验生活的最后一站?”
向远整一个大无语,他想不到自己小小年纪,人生履历上就要添上一笔“因叛入狱”的“光辉”记录。
这两年来,李太白带着他,享受过人间极致的繁华,感受过世间大好河山,也曾落魄到与乞人同行,有吃喝不愁权势滔天,也有干苦力为生计需看人脸色行事。起起落落不止一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向远的见识增长了不少,也见过不少生死场面。
向远救过人,为救人之后的畅怀喜极而泣;也杀过恶徒,在杀人之后连连作呕茶饭不思足足多日。这一切,都是对他心性的磨砺,但有李太白的保护,全都是浅尝即止。
目前的他,还是太小,留下印象就够了。而为了让他有最完美的体验,李太白不惜背负骂名,卷入叛案,最终锒铛入狱。
“远儿,你在意这个经历对你的影响吗?”
每当李太白称呼他为“远儿”时,向远就知道这个时候该认真应答。
“不在乎,我的道无需理会他人的看法,在于本心。而且师尊你这个大诗人李谪仙都不在意,我一个黄口小儿,更不会在意。”
李太白看出他说的句句肺腑,满意地点点头,以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交代道:
“不在乎就好啊。放心吧,马上就会有人来把咱俩带出去,你的人生,也不会出现任何的污点。正如你所说,一个黄口小儿,又与这叛案何干。”
李白太顿了顿,望向其他的囚室,虽然牢中昏暗,但他依旧可以看到囚室内不同人的不同神态。
“还有点时间,你仔细体会这处牢狱中的人生百态吧。也试着通过观察,去分析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一课,我不会告诉你任何的事,对也好错也罢,你自己悟。”
说完,他便不再言语,喝了一口酒,面朝着囚室的墙壁睡去。
这一关,就是半个月,向远就在这方小小的囚室中,见到了有人从进来开始就喊冤连天,有人则进出多次仿佛家常便饭;有的人关上没几日就开始发癔症,也有的人面对死亡都极为淡然。
这半个月中看到的,仿佛是他这两年来所见所闻的缩影,甚至更为鲜明,给向远小小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半个月后,两人所在囚室的门被打开,重见天日后,李太白就找了个酒肆喝个痛快,也是第一次,让才十岁的向远陪着自己喝酒。
向远虽然自身有练武的根基,两年来日日观想,早晚习练《青莲剑道歌》,可毕竟只是十岁的孩童,三碗下肚,就昏昏沉沉,不知天南地北。
意识的最后,他只听到了李太白那一声长长的叹息。
等到第二天他醒来时,已是晌午,床边放着一杯水,李太白不在屋内,只有他的青莲剑放在桌上,压着一封书信。
向远定定地看着那张桌子,突然鼻子一酸。可他马上忍住了,起身把水喝掉,这才走到桌边,抽出书信看了起来。
我们大诗人的一手书法就如同他本人一般,充满了洒脱豪放,笔锋间又是自带剑意。这两年来,向远也在跟着李太白学习书法,经常能看到他的字,但每一次看,还是会被这些字本身震撼到。
“远儿吾徒:
吾去也,勿念。留青莲剑于你,望珍重。
李太白。”
“你个糟老头子,连离开都这么洒脱,真不愧是你。”
在狱中,向远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只是想不到会这么快。翻过书信,他看到李太白还留了一句自己的诗在上面。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向远想起曾经李太白说过当年的一些游历故事,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就是山南道的张家界武陵源。
他曾说过,当年在此他有偶遇另外的正修,两人相谈甚欢。对方见他散修都能达到如此成就,想邀请他加入山门,却被他拒绝了。他的那些境界划分等事,便是这位正修告诉的。
“师尊这是提醒我去那寻道,真正开始修行!只是老头子,浔阳到武陵,可是足足有千余里路啊。”
吐槽归吐槽,向远收拾好行囊,将青莲剑绑缚于身后,开始了第一次单独行动。
虽然此时的他才十岁,但已有寻常人家十五岁少年般的身姿,虽然稚气未脱,常年练武之下养成的特殊气质,倒已经有小大人的模样。再加上他的身手,这一路上虽然兵荒马乱,却也没太大的问题。
房费李太白已经付清,向远简单买了些干粮路上吃用,就来到江边,租船走水路沿江而上。
水路慢了些,但相对来说,遇上兵匪的麻烦事也少点,向远骨子里是个不喜欢麻烦的人,所以宁可多花点时间。
船只一路上行,先到武汉,再经岳阳,过洞庭,入澧水。期间风餐露宿,还换了好几次船,甚至一度自己用竹排撑行,历经大半月,这才到了张家界。(注:唐时此地为澧州、澧阳郡,属山南道,统辖六县,慈利与崇义县【今永定、武陵源二区与桑植县】归其所辖。本书中统以张家界称呼。)
一到张家界地界,向远就感觉精神一震。并不是说此地灵机异常让他这个连门都还未正式入的小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而是到了张家界反而更靠近他曾经的家。
从张家界往西北去三百多里路,就是曾经的向家村。兜兜转转两年多,最终,他还是回来了。
收起思绪,向远站在张家界地界上,思考着如何去寻找那隐没的修真山门。
澧水岸边是不多的开阔地段,稍许离岸,就已经是起伏不定的山地。
澧水西岸不到十里路,是天门山主山群所在。北岸五十里,则是武陵源主山群。李太白所说的武陵源,其实是此界诸多山林的一个大范围,具体在哪,还需要他自己去寻找,这其中更不能排除那位正修的山门并不在此地的可能。
“既然诗中说的就是武陵源,就先去那片地界看看吧。”
打定主意后,向远便朝北走去,只是他初到此地,人生地不熟,远远虽能看到武陵源的崇山峻岭,可到了主山群边,才发现等待他的,是陡峭如削的一大片山壁。
山壁之间,怪石嶙峋,植被郁郁葱葱,不分日夜都有云雾缭绕,倒也是一番仙境一般的景致。只是如何进山难坏了向远。
他只能摸了摸脑袋,开始循着这山壁走走停停,寻找那可以进入山林的路口,要是实在不行,恐怕只能制作绳索,先攀爬上一座山峰登高远眺,寻找路线了。
就在向远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阵若有若无的婴孩笑声传入他的耳中。他神色一变,仔细听辨后,就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搜索而去。
声音的来源很缥缈,哪怕追寻声音的过程中向远有注意着自己走过的路,可几次转折后,他还是迷失了方向,只能继续寻找声音的源头,希望找到新的路。
就这么走了很长一段路后,向远突然感觉前面的山壁有一丝微风透出,可是眼睛告诉他,前面并没有路。
这种反差之下,他选择相信自己的感觉,向前伸出手去,轻轻碰触了一下那道山壁。果然在一阵清凉之后,手顺利穿入其中。
眼前的一切显然是一种障眼法,既然手可无恙,那向远就大胆地直接踏步走入,一步之遥,已然是两番天地。
障眼法的后面,是一个不大的山洞,往里走上十余步,是一处通往山洞另一端的水泽,水泽很深足有二十尺余,却由于这水实在过于清澈,以及水底闪烁着荧光的石头和水草,看上去也就10尺左右的样子。
在水泽边上,向远就看到了那个发出声音将他引到山洞中的存在。
那竟然是一只巨大的娃娃鱼,可和普通的娃娃鱼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头顶的正中,有着一个龙角一样的小凸起。此外,这条娃娃鱼的身长足有八尺,显然不是凡种。
娃娃鱼看到向远后,又啼鸣一声,人性化的眼睛朝他眨了眨,一溜烟钻入水泽中,躲进发光的水草群不见了踪影。
“我怎么感觉它是故意引我来的!”
向远疑惑地自语了一声,不过进都进来了,他当然要继续前进。当前问题是如何穿越这片水泽之地。洞穴并不太深,可是洞穴的走势是向下而行的,另一头的光源是在水下,需要通过一条十丈长的水中通道才能穿越而出。
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的确有点困难。
就在向远一筹莫展之时,他却不知道此刻他的一举一动,在武陵源的某处正被时刻观察着。
一座精美的花亭内,两个仙风飘然的男人正一边饮茶,一边隔空对弈。他们的棋盘是空中的云朵,棋子是云间的闪电与雷霆。两人的身边,是穿亭而过通达亭外莲池的一方溪流,此刻溪流中出现的影像,正是向远在洞穴内的场景。
“地龙又找到了一颗好苗子啊。看这孩子的筋骨言行,似乎有人提前为他做好了筑基准备。”
其中一人落子,闪电在云盘之上汇聚成一条大龙,有盘旋而起之势。另一人见此,于大龙龙心落子,云盘此位被雷霆击穿,直接牵制了大龙,更形成困杀之局。
“这孩子背后的剑我认识,是青莲居士李谪仙的青莲剑。之前下山时我也听闻过李谪仙救过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孩子,并带在身边教导。看来就是这个孩子了。双眼澄净,可难掩心中怒火,就怕此子为了报血仇会误入歧途。”
“哦!李谪仙的事我可不止一次听闻师弟你说起。想来他看人是不会有错的。我辈修的就是心火,如何点燃的并不是问题,权看是心火焠身还是心火烧身。正因为此子心中有恨,地龙才会将他引入这叩心洞中试探。你我权且看下去吧。”
说着话,他又落一子,被锁心的大龙不但避开了牵制一招,反而借此一跃而起,成功飞升,成了这盘棋的大势。他的师弟见此,只能投子认负。
“师兄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