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荀子帝尧完结免费小说_推荐完本小说略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荀子帝尧

荀子帝尧是现代言情《略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动荡不安的红太郎”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一、 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从中国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上说,它有一个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中心,由此辐射到周边地区。这个中心有时向其它方向有所偏移,但没有明显的错位。不像西方文明经历由希腊到罗马再到西欧的大幅度位移。它的边缘有时扩张,有时收缩,但总是在一个大体有限的范围内,在这个......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略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荀子帝尧,也是实力派作者“动荡不安的红太郎”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以贯之的道统一个人类共同体,一个社会整体,一个中心,一个圣王的治理,这是上古的中国人就形成的观念,无论这种观念是否真实,它毕竟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统一的信念,一种民族整体的认同中国古人的历史观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其归宿是合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与中国不同,西方的历史是从分散和多元化开始的西方历史有三个发源地,即希腊城邦、罗马时代意大利半岛的城市和部落以及中世纪的日尔曼国家其中每一个...

略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统

略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统 阅读精彩章节

和统治的地方称为“天下”。他们不仅没有感到有统一天下之责。对内部统一的需求也出奇地弱。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希腊世界”的观念相当于中国人的“天下”观,不过在他们的心目中,希腊世界的统一仅仅是民族、文化和宗教上的统一,在希腊的历史上也有过像泰勒斯那样的人发出过微弱的联合的呼声,希望希腊人团结起来共同对外,也实现过一定程度的联合或联盟,但在政治上的完全统一却从未使他们真正动心。他们对城邦独立自治的信念与先秦诸子对“天下”统一的信念一样,从未发生过疑问。迈锡尼王权垮台形成的破碎的政治版图,如同用碎布胡乱拼缝而成的褥垫一般,这也没有使希腊人感到不安,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亚里士多德在对城邦的人口和土地面积进行了一番详尽论证后得出结论,认为“一个城邦适当的人口限度”,“是足以达成自给生活所需要而又是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额”。他的意思是说,城邦规模的最低限度是能实现自给,最高限度是邦内公民之间以互相熟悉,站在高处能将境内一览无余。他又进一步具体地指出:“城邦不能由十个人组成——可是要有十万人就不再是城邦了。”

罗马人与希腊人不同。罗马城邦建立之初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不过他们不是追求某种统一天下的理想,开始是为了生存,不扩张就不能保证安全,后来则受到一种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所驱使。他们在扩张本身中即得到满足。到帝国末期,统一的帝国开始解体,日尔曼蛮族部落潮水般涌入,把帝国撕成一个个碎片,最后连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也遭洗劫。这场劫难远过于中国周天子权威失坠后的天下大乱,在当时罗马人心中也造成了强烈震荡和深刻创痛。人们感到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激起罗马人重新整合社会、统一国家的激情。在他们的冷漠中,罗马国家被断送了。

在中世纪,代表西方统一理想的是基督教会。但它却无力在政治上实现西方的统一。在政治领域,西欧不仅有水平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