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张文是现代言情《150米深的垃圾》中的主要人物,梗概:150米深的垃圾...
很多网友对小说《150米深的垃圾》非常感兴趣,作者“三十六线”侧重讲述了主人公石磊张文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为解决因随意堆放垃圾产生的“垃圾围城”困境,距村子500米的这个天然沟壑因远离都市、周边人口稀少且地质稳定、难遇山洪等优势,成为建设垃圾填埋场的首选。在过去的25年间,全市近千万人每天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被收集到各区的100多个垃圾处理站,再由上千辆垃圾车运输到这里。从容器包装到餐厨残渣,从玻璃、织...
阅读最新章节
轻。”张文喝了杯酒说道。
圆桌前大都是老人和他们照料的小朋友,年轻人在其中特别扎眼。有几个年轻人除了喝酒就时不时盯着石磊的媳妇儿看。夫妻俩前来敬酒,他们的言语甚至行动让人浮想联翩。
村子30岁以上的光棍有三十好几个,30岁以下的光棍更多。村子里这么多男人娶妻受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巨型垃圾填埋场,姑娘们一听说小伙子是垃圾村的就不愿意来了。
三、垃圾围城
婚宴结束,众人相继离开,有人则进入小卖部里面与他人例行每日的打牌活动。两位妻子在聊天,石磊则陪着孙涛和张文在村里东逛逛、西看看,不知不觉三人就来到垃圾填埋场。
“填埋场关了?”张文指着前方询问石磊。
“不是关了,是垃圾已经把山沟填满了。”石磊回答,他一直在村子里长大。
“我记得当年说要使用50年,这才使用一半的年限就封场了?”
“垃圾增长太快,没办法,以后就靠焚烧了。”石磊说:“宜昌的三峡大坝170米高,这个垃圾填埋场只比它矮20米,算起来有50层楼高。”
为解决因随意堆放垃圾产生的“垃圾围城”困境,距村子500米的这个天然沟壑因远离都市、周边人口稀少且地质稳定、难遇山洪等优势,成为建设垃圾填埋场的首选。在过去的25年间,全市近千万人每天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被收集到各区的100多个垃圾处理站,再由上千辆垃圾车运输到这里。从容器包装到餐厨残渣,从玻璃、织物到电池、灯管,垃圾种类五花八门。就连由卫生间运至污水处理厂的排泄物在干化后形成的泥污也会被运到这里。
大型垃圾车在排队进场后倾倒出满满当当的一车垃圾,旁边的几辆铲车则会协同搬运巨大的钢板。为防止臭味泄露,一个区域被填满后会被工人覆盖上1毫米厚的黑色防渗膜,然后在另一区域再搭建作业面。垃圾被一层层压实填埋,每填埋6米,便覆盖上黄土和黑色的薄膜。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