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雪李锴清徽全本完结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春宫雪(李锴清徽)

最具潜力佳作《春宫雪》,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李锴清徽,也是实力作者“摩西”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我病死那天,屋外的雪下的和五年前清徽死的那天一样大。十八岁那年,父皇强行将我嫁给了大自己七岁的表叔,我成了整个大周的笑话。我和李锴两看相厌,我觉得他面目丑陋,他觉得我矫情难缠。纠缠了十二年,父皇刚驾崩,李锴就让我病逝了。一睁眼,我回到了十岁。刘太后还没有去世,父皇还没认回自己的母家李氏。李锴,父皇,我们的账慢慢算。...

点击阅读全文

《春宫雪》是作者“摩西”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小说推荐,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李锴清徽,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父皇去世,作为宗室子弟的新皇登基,驸马李锴眼见我没有了靠山,将我身边的侍从一一调去。腊月天寒,京中的许多房子被大雪压塌。我得了风寒,李锴不给我厚重的衣服,新鲜的食物以及需要的药材。也不给我请医生,现在连上门的太医他都直接赶走...

春宫雪

春宫雪 免费试读




我病死那天,屋外的雪下的和五年前清徽死的那天一样大。

十八岁那年,父皇强行将我嫁给了大自己七岁的表叔,我成了整个大周的笑话。

我和李锴两看相厌,我觉得他面目丑陋,他觉得我矫情难缠。

纠缠了十二年,父皇刚驾崩,李锴就让我病逝了。

一睁眼,我回到了十岁。

刘太后还没有去世,父皇还没认回自己的母家李氏。

李锴,父皇,我们的账慢慢算。

1。

「公主身体康健,何须太医前来。」

昨日太医例行过来把脉,李锴挡在门前,一口替我回绝了。

父皇去世,作为宗室子弟的新皇登基,驸马李锴眼见我没有了靠山,将我身边的侍从一一调去。

腊月天寒,京中的许多房子被大雪压塌。

我得了风寒,李锴不给我厚重的衣服,新鲜的食物以及需要的药材。

也不给我请医生,现在连上门的太医他都直接赶走。

我不得已只能自己动手,可我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杂事,加上我病沉沉的没有力气,衣服被子上都生了虱子。

前些日子我想着烤火,木炭的火苗燎上了我的面容,变成一道道去不了的灼痕。

母妃远在宫中,不能即刻得到我的消息。加上李锴暗中阻隔,更是艰难。

新皇倒是知道我的处境,可他和我不怎么亲近,加上刚登基,忙着赈灾,更是懒得理我。

李锴现在就等着这场大风雪把我拖的活活病死。

再也没有什么公主来给他嗯使绊子了。

我窝在榻上,冷风呼啸,没掩紧的门窗呼呼作响。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我只觉得可笑。

2。

十八岁前的我自认是整个大周最幸福的女子。

我是当今皇帝的独女,皇帝十分珍爱我。

嘉元二年,父皇为我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礼。

百官拜表称贺,母妃也因我晋封为贤妃。

我是本朝第一个有册封礼的公主,父皇还送我东宫三少宫,为我花了数十万钱建造府邸,许诺我出嫁后月给千贯,待遇如同皇太子。

可这一切在我嫁给驸马之后,急转直下。

刘太后去世之后,有官吏奏明父皇的真正身世。

说父皇的亲生母亲是已逝的李太妃,父皇只是刘太后抱养来的。

刘太后热衷权力,先皇早逝,刘太后和父皇一起称制,把握朝政。

但凡上奏让皇帝亲政的官员都被刘太后贬了出去,大周俨然成了刘太后的一言堂。

直到父皇二十五岁,刘太后生了重病才归还朝政。

因为这件事,父皇和刘太后的关系不甚亲密,十分紧张。

父皇的生母李太妃,出身卑贱,也不得先皇宠爱,早早离世。。

她留下了许多给儿子亲手织的衣物和寄托了浓浓思念的书信。

如水一般的柔情和刘太后的铁血管制大相径庭,让父皇十分触动,

感恩于亲生母亲对他的恩情,父皇大肆封赏他的母族,令母家的一个子侄李楷和我定下婚约。

李锴的父亲是李太妃的哥哥,大了我七岁,我该称他为表叔。

大周律法有言,“中表不婚”。

若是违规结婚了,不但要强行离婚,还要“各杖一百”。

可这是皇帝下的命令,便没有人敢违背。

天子犯法,非但不惩罚。还要把女儿风风光光的嫁给叔叔。

3。

李家家贫,缺少教养,骤然富贵,想压我来彰显他们的气势。

大婚当晚,宾客既散,我看不上驸马性情粗鄙,不愿洞房。

李锴的母亲杨氏进入我的闺房,看见我坐在镜子前,三四个丫鬟联手给我拆发饰、卸妆、更衣。

「儿媳妇该洞房了,我儿子在房间里等你呢。」

杨氏挤出一个笑容,讪讪的提醒我。

「不去,告诉李锴,我今个儿自己睡,要洞房,他自己洞去。」

我头也没抬,便拒绝了。

李家只是个小门小户,听说以前是在京中卖纸钱的。

再说那李锴,身上没有半分才气不说,性情粗鄙,面目丑陋,怎么配得上我?

「不去?」

杨氏的眼睛眯起来,眉毛竖起。当即招呼一群家丁把我架了起来,关进了婚房。

「干什么?把我放出去!」

我猛的敲门,把门拍得砰砰响。

「公主别敲了,进了我李家的门,就是我李家的媳妇儿。别想着摆什么公主架子,我可不吃你这一套。」

杨氏站在门外,不屑的翻了个白眼。

做了新妇,敦伦之礼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我是公主也不能如此任性。

况且李家现在恩宠正盛,父皇是有名的仁君,断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怪罪于她。

我没有想到杨氏会如此大胆,被关进婚房,我度过了屈辱的一夜。

我的自尊,我的人生,从这一刻开始崩塌。

我醒来后冒着大雨敲打宫门。我来的急促,没有打扮,穿着素衣,长发如瀑。

宫门大锁,我一掌一掌的拍上去。

啪——啪——啪——

「开门啊,开门啊!父皇,我是嫣儿。开门啊!」

雨点噼里啪啦的砸在我的身上,发丝紧贴着我的脸庞。

我前18年没有受过的罪。从我嫁给驸马开始,倾泻而出。

和离之事没有结果,父皇叮嘱我,嫁了人就要好好当家了,不能再做小孩儿心态。

朝中大臣因为我擅闯宫禁弹劾我,又上表让我像前朝大长公主学习妇德,安排端淑恭顺之人人时时教谕我。

4。

我与驸马相看两厌,李锴的相貌连端正都算不上,至于才气那更是没有,如果不是有个好亲戚,哪里做得到官?

父皇说李锴的书法十分精妙,可他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展露过。

和李锴相处一段时间,我便知道这就是一个草包。平日里也不见他钻研什么学说,看什么书。

李锴只会买一些名人书画收藏,也不懂得装裱、保养,还是参观他收藏的两位大师发现此事,提了出来。

不然他的那些收藏,放个两年就不知道要被虫蚁啃食到怎样的地步。

就这,他附庸风雅的钱还是从父皇的赏赐中出的。

我愈发看不上他。

李锴也厌恶我总是对他冷眼相待,有给我献殷勤的功夫,不如和他那温柔小意的妾室,通房聚在一起欢乐。

母妃有意抓李锴的把柄,可李锴唯一的长处就是伪装。

再加上父皇的偏袒,和离之事遥遥无期。

李锴的母亲杨氏,总是拿着长辈的架子训斥我。

乳母看不惯杨氏对我的屈辱,总是挡在我前面,和杨氏对吵起来。

不久,我的乳母被污蔑盗窃赶出皇宫,余下的宦官,宫女全部遣散。

一时间,我查看四周,却没有一人可以信任。

父皇在我和李家之间摇摆不定。

第一次,父皇看我实在痛苦,下旨贬李锴出京。

不过两日,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命令,将李锴召回京城,只罚了他两万的铜。

李锴连京城的门都没挨到就回来了,至于罚的那点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和父皇给他的赏赐不值一提。

第二次,母妃派的人迟迟抓不住李锴的把柄,向父皇献计秘密鸩杀李锴。

父皇不说话,此事不了了之。

第三次,我和驸马已经生活了12年,父皇终于下定决心让我和离。

不过3月,父皇重病,我和驸马又复婚了,这一次的婚姻一直持续到我病逝。

我看向窗外,白茫茫的一片。

「生而甚惠。朕所钟爱。」

这是父皇亲口说的。

可是父皇,你害得嫣儿好苦啊!

我闭上双眼,脑中又浮现了那个穿着雪白素衣的佛子。

清徵,我来了。

我一睁眼,不是阴森的地府。

我重生到了十岁,刘太后还活着,父皇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

3。

我十岁那年,父皇病重。

我跪在榻前,赤足散发,替父皇祈祷。

「上天有灵,我愿以身代父受罪,折十年寿命,惟愿父皇安康。」

父皇醒后对我说。

「吾女,当为文帝。」

我大喜,我知道父皇是想称赞我和汉文帝刘恒侍疾母亲一样孝顺。

前世我只想当一个孝顺父亲的好女儿,可我今生真的想当皇帝。

只要我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并父皇灌输我继位的念头,那么今日这番话就会成为未来的印证。

父皇子嗣单薄,朝中大臣早就提议父皇过继宗室子弟为储君,但父皇总觉得自己还能有孩子,便回绝了。

重生而来的我知道父皇没有孩子,只有我一个女儿。

这个皇位就该我来坐。

刘太后病重,我每日跑去她的寝宫请安。

「咳,咳!你日日来看我,多费心了。」

六十五岁的太后躺在床上,裹着素色头巾,直起身和我交流。

我端着药碗用勺子搅了搅汤水,低下头微微一笑。

我连续来慈安宫有二十多天,每次都带着自己抄写的佛经,陪太后说说话,聊聊天,讲一下朝内的政事。

太后深受先皇宠爱,先皇去世前留下圣旨,准她辅佐皇帝处理朝政大事。太后是个天生的政治家,独揽大权,直到父皇二十二岁才归还朝政。

史书记载,「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喂完了药,我借口和太后独处,退避众人。

「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看着眼前的女子,她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美艳,满头银发,皮肤不再紧致,眼皮耷拉下来,看起来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只有眼神中流出的一点精光,让人想到她就是掌握大权二十年的人物。

后世评价她说,「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可我知道太后她,也是想当皇帝的。

「祖母,女子不能称帝吗?」

刘太后听到这话,一时没有回答。

当初她想穿天子的服饰去祭祀,被群臣阻止,最后穿了皇太后的改制冠服。

祭拜过后,她想命人将此记录下来,又遭拒绝,说天下当然没有太后祭祀宗庙的道理。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女子当真不能成皇帝吗?

我又问她,「女子之志未必短,男子之见未必长。休言女子非英物。为国牺牲敢惜身。祖母您助我吧,让天下人看看,女子到底能不能当皇帝?」

刘太后思索了一番,当今皇帝子嗣绵薄,眼看我就是他唯一的女儿,上位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朝堂诸官......

她看着我眼底涌起的对权力的渴望,如野火一般,问我。

「你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我答,

「敢为天下先」

她又问我,

「不见前朝太平公主之事乎」

我又答,

「吾当做李二」

刘太后听到此处。不由得笑了起来,她浑身散发出执掌天下、吞并寰宇的气势。比起一个太后,她更像一个帝王。

可她做不成武则天,我也不是太平公主。我只愿意当李世民,不管谁挡了我的路。

只有一个字,死。

刘太后抚掌大笑,自生病以来,她好久没有这么欢快了。

慈安宫上的乌云都被这笑声冲散了,显出几分明媚。

「好,好,你过来,我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你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记得给我报信」

她拿出床头的一个匣子,里面打开是一张纸,上面写满了人名。

「名单上的人你都可以差遣,遇到不配合的,你就自己处理了。不要让我失望。」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25213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