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佑水中江洋大猫是奇幻玄幻小说《大汉看门人》中出场的关键人物,“水中江洋大猫”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你好 我是看门的 只认证件不认人 王子、王妃、王爷 你们有证吗? 帝师、丞相、太尉 把证交出来! 匈奴、单于、圣人 你进来试试
第8章 开挂的穿越者
徐子佑把自己扒光以后,直接坐到房间内的浴盆里面。
数九寒冬泡个热水澡,没什么比这个还舒服了。
浴盆很大,徐子佑半躺在里面,用毛巾把自己的脸盖上,身体慢慢的放松了下来。
随着身体的放松,他的大脑慢慢的进入了沉沉的回忆中,回忆着他自己的前生今世。
徐子佑是一个普通的魂魄穿越者,他的灵魂自然是来自地球的。
地球上的他也是叫徐子佑,他是一个普通的七五后。他年轻的时候和后来的90后、00后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他们那时候考大学,并不是大部分孩子的第一选择;比如他们那时候的房子没有那么贵;比如他们习惯在一个地方一干干一辈子。
徐子佑当时也没有上大学,他在技校学的修车。毕业后,家里帮他找了一个企业进去修车,可是没干几年他就下海自己开了个车行。一开始他赚了好多钱,可后来他还是觉得钱来的慢了。然后他就拿着自己赚的钱去炒股,可惜他的运气不在股市,他赔光了所有的钱,最后不得不连车行都卖掉了。
从那之后他的一生就起起伏伏,他做过机床生意,搞过海产,开过餐厅、咖啡厅,后来还做过当时流行的短视频,某音、某手他都玩过。这些事情有的赚钱,有的赔钱。兜兜转转,口袋里也就是那么回事。
他的前生有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他渣,被老婆发现了,老婆带着儿子跟他离婚。第二次他被绿了,孩子十岁了才发现不是自己的。他一怒之下把那对母子都赶出了家。也就是在那个晚上,他自己在家借酒浇愁,把自己喝穿越了。
当他发现自己穿越的时候,正是这一世刚刚出生的时候。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用了两年左右才恢复了前世全部的记忆。
接下来,徐子佑就开始去了解这个世界了。
这个世界和自己前世的汉初很像,比如开国皇帝都是姓刘,之前都经历过楚汉相争等等、等等。
可区别却也不小:
从科技类上看,这个世界此时已经有成熟的造纸术等一堆东西。
从人物和事件上看和地球也是不同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初汉三杰,在这个世界只剩下了一个半,这个世界没有张良,萧何的名字也变成了何萧。
再比如地球的汉初第二个皇帝似乎是没有儿子,他死后他妈吕后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个小婴儿,硬说是他孩子成了西汉第三个皇帝。可这个世界,皇帝的孩子已经二十二、三岁了,听说都有皇孙了。
徐子佑自己的历史是很差的,可是前世的他有个习惯,每次看到号称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视剧时,他总会去网上查查历史的原貌。虽然网上的未必足够真实,可也还是靠谱一些。
而这个世界与地球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一个高武世界,或者说这个世界是可以修炼的。
这个世界的修炼分为文、武两脉。
武脉是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各种斗争中慢慢领悟的,是通过激发人体潜能来战斗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武脉的修炼慢慢的分成了三个大的系统。分别是步战派、骑战派、暗战派,简称三派。
步战派和骑战派比较好理解,暗战派主要是练习暗器或箭弩的一派。
三派之间没有严格的相克制这一说,不同的环境在对战时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草原上给骑战派足够的冲刺距离,可以秒杀步战派和暗战派;反过来在城市中的巷战里,步战派和暗战派利用环境,能以一敌多的欺负骑战派。再比如距离够远的情况下,暗战派用‘放风筝’可以把步战派活活放死;可近身战时,暗战派甚至挡不住同品步战派十招。
同样三派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比方说徐家的家传武技是步战派的,可徐子佑去草原溜达的这一圈,大部分时间是靠骑战派的马战和暗战派的弓箭作为主要的战斗方式。
文脉的出现与武脉是截然不同的。
文脉的起源是一名姓姬的老人,通过自己多年对天地的感悟创造出来的。后世的人习惯上尊称老人为‘文王’。
后来文脉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无数的流派。这些流派虽然同根同源,可发展到最后形成的中心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对的。
经过这千年的发展,这些思想终于在两百前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那是一个思想迸发的年代,各种不同的思想互相交融。有对抗、有合作、有争论、有妥协,后世之人每每想到那个年代,无不被那个时代的灿烂的思想所吸引。所以后世之人称之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六家齐出’
随着百家争鸣的结束,最终有六个完善的文脉体系被天下人共尊。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以及‘医家’。
除了中原六家以外,北原、南疆、西域也分别有可以成为圣者的文脉修行。有些人习惯把它们综合到一起称为‘九流’。与武脉一起也合称为‘三派九流’。
其中,‘道’‘儒’‘墨’被人称为上三流,‘兵’‘法’‘医’是中三流,北原的‘巫’、南疆的‘蛊’、西域的‘沙’被中原认为是下三流。
从战斗力上说上三流比同品武脉修行者的战斗力稍逊半;中三流的战斗力则完全是垃圾,除非真正的成圣,否则哪怕是流派中的一品对战武脉的八、九品也未必能赢。下三流的战斗力与上三流是相当的,可他们是属于外族,在中原并不流行。
与武脉可跨派修炼不同,修习文脉的人除了天赋异禀,大部分人只能选择一家修行,不过文武双修反倒没有任何的问题。
中原六家地位的确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只有这六家的文脉修行者中出现了超越一品的强者,人们称他们为‘圣人’或‘圣者’。
‘圣人’通常是指某一种思想的开创者、完善者或是改良者,同时实力超过了一品。
‘圣者’则是某一家的修习者,只有实力超过了一品。
道家被人尊为圣人的共有两位,分别是李聃、庄周,习惯上人们称他们为‘老庄’。
儒家被人尊为圣人的也是两位,分别是孔丘、孟轲,人们喜欢称他们为‘孔孟’。
兵家的是一对祖孙,分别是孙武和孙伯灵。
法家、墨家和医家都只有一位,法家的是管夷吾,墨家的是墨翟,医家的是秦越人
随着六家逐渐在百姓中生根发芽,文脉也第一次超过了武脉。毕竟很多习武者主要靠的还是家族传承,修文却是可以请先生教的。
如果某人希望他的孩子修文,可以先试着学儒家,如果不成再学道家,还不能入品就试试墨家、兵家、法家、医家。对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来说,反正有六家可以选择,无非是给孩子花点钱多请几个先生而已。
所谓入品就是通过前期的修习,初步的与某一派或某一家的功法产生共鸣;入品后就是一品一品的修炼,由弱到强分别是九品、八品...一品、圣人(圣者)。
随着入品的高手越来越多,各种有野心的人又纷纷跳了出来。
终于,天下大乱,群雄争霸。
当年文王所建立的王朝,在一片战乱中倒了下来。
然后,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起来。
随着各家在大乱中的表现,人们也发现慢慢的发现了各家的优点和缺点。
道家功法讲究清静自然,无欲无求,天人合一。与人战斗之时,主要依靠敏捷的身法缠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想击退他们很容易,想杀死他们就很难了。
儒家功法修的是信念,讲究的是十字炼心,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战斗时主要靠心中的信念,信念坚定之时甚至可以越级挑战;一旦信念崩塌,则可能有功力全失的危险。
墨家的功法讲究体心同修,内心修行到了哪一步,身体也要跟上。其修行的主旨就是‘兼爱’、‘非攻’……。同品最强,是天下所有文脉修行者对墨家的评价。只可惜墨家入品难,升品更难。
兵家功法主修战阵,其实兵家人的战斗力未必很强,可是当他们将麾下士兵摆成特殊战阵,再以独特心法激发这个战阵,士兵的战斗力可以提高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说,当年的淮阴侯是兵家的一品高手,靠他自己创造的十面埋伏阵活活累死了那位霸王。要知道那位霸王曾经击退过墨家圣者,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以武道入圣的人。而淮阴侯自己却被一群八品、九品的仆役给乱棍打死了。
法家主修的是体内的正气,修为越高,这股正气越不会受外界干扰。法家是最受制于朝堂的,法家人实力的提升,往往和他们的官位息息相关。所以当他们官居高位的时候,有些人因为驾驭不了体内的正气而一朝溃散,另一些人则会因为不知变通而被人害死。
医家是六家中最为平和的一家,治病救人、医者本分。医家的真气对战斗的作用不大,治病救人效果极佳。医家是六家中唯一一家,女性入品比男性容易的。
新的王朝建立后,那位新的帝王似乎对‘儒’‘道’‘墨’三家都不感兴趣,直接把这三家全都赶出了朝堂。最后连‘法’在朝堂的代表人也被人害死了。
天下文脉的主要几家都被赶出了朝堂,那么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这样,这个新王朝建国没多久又倒下了。天下又一次进入了战乱。
第一次的乱世持续了很久,足足有两三百年;第二次结束的却很快,也就一二十年而已。
第一次的天下大乱,打破了各大家族对武道的垄断。很多的武道家族在战乱中毁灭,家族功法随之消失,还有很多功法流传到了民间;又有很多新的功法被人创造出来。
就比如徐子佑家的家传刀法——徐家刀法。名字很普通,因为起名字的是徐子佑的爷爷,一个目不识丁的猎户。他打猎的时候,在一个死人的身边捡到了一套基础刀法。
真的很基础,基础到了只能教人入品而已。
徐子佑的爷爷凭这套刀法入品后,结合自己多年打猎的经验,自创后面的刀法直达五品,从而成为当地的一位豪强。可惜在第二次天下大乱之初,被仇人诬告,被官府派兵灭了满门。只有徐子佑的父亲—徐威—逃了出来,并加入了当时汉王的军队。
徐威在频繁的战斗中更进一步,将这徐家刀法推演到了三品。可惜,他没来得及验证自己的推演就战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品实力。
徐子佑真正搞清楚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已经七岁了。他用了足足五年才勉强了解了这个世界。毕竟这个世界和徐子佑的前世不同,没有网络,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所有信息除了口口相传,就只能去书上找了。这个世界的纸发明的要比上个世界早,早在百家争鸣的时候就被发明了出来。可是书却不是那么好搞到的,都是被各大家族垄断的。徐家那几本书,还是徐威封爵后,胡乱买来充面子的。
徐子佑小时候偷着看了,书写方式是隶书,从字形上看和前世的繁体字有差别,但是差的不大;但哪怕外形只有一点点的差别,这意思也可能是天壤之别。这徐家是一家子文盲,他也没法找人问这些文字的意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徐子佑七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个老师来到了徐家。此人正是徐子佑的嫂子胡婕。
胡婕是金阳城那位胡家家主的孙女。胡家先祖本就是孔丘七十二弟子之一,现如今是文脉儒家十二支之一。所谓‘支’是指各家内部不同的思想分支。
当时天下初定,胡家希望交好新贵,徐威也希望家里有个读书人来提高家人的文化水平;同时此前徐威在乱军中还救过胡婕的父亲。两家的婚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徐子佑最开心的是胡婕的嫁妆里有两大箱子书。
剩下的事情就是那么的自然了。
徐子佑潜入哥嫂新房偷书看被抓到。
徐家召开紧急大会,胡婕第一次参加,徐子佑全程旁听。
会议全票通过,胡婕作为徐子佑的蒙师为徐子佑启蒙。
胡婕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后来又随她二叔学习,等嫁到徐家的时候,已经是儒家八品了。所以,她还是有自信可以教导这个小叔子的。
可惜,她错了,她真的错了,她错的非常离谱。
徐子佑只跟她学了十天就入品了,入品时徐子佑甚至连字还没认全。
认字和入品本身关系不大。说白了,只要初步了解、认可某一家的思想,并且通过此家功法成功开始修炼,就算是入品了。
可是后来的事情才真正让胡婕吃惊。徐子佑用了二十天进入了九品,四十天进入了八品。此时的胡婕没办法继续教徐子佑了,她自己也不过八品而已。
其实徐子佑自己也是懵逼的。作为一名自我感觉良好的穿越者,从发现自己穿越那一刻徐子佑就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外挂’——老爷爷?系统?神秘物品?签到地?……
可他什么也没有。
当他开始跟自己嫂子修炼的时候,他终于知道了,他什么也不需要,他自己本就是个‘挂’。
为了徐子佑,结婚还不到两个半月的胡婕当晚就跑回了娘家。不明白真相的胡家全家开始时吓了一跳;明白了真相后全家又吓了一跳。
然后胡家那位家主连夜又跑到了徐家。
当他亲眼看到,这个念书还磕磕巴巴的小家伙展现出的八品实力,当场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要收徐子佑为关门弟子。
消息再次传回胡家时,胡家竟然没有任何人反对。
于是徐子佑就又成了自己嫂子名义上的‘师叔’,尽管在一天前那还是他的蒙师~!
胡家家主本名为胡垚,共有三儿一女。女儿已远嫁外地,三个儿子分别是胡铖、胡铭、胡钦。三个儿子有给共同给他生了五个孙子、两个孙女。胡婕就是胡铖的长女,是胡家所有三代的大姐大;胡铖还有两个儿子,胡铭也是两个儿子,最小的胡钦是一儿一女。
胡垚当时毕竟还是朝堂重臣,平日里公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徐子佑。所以徐子佑大半时间是跟随胡铭学习。胡垚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胡铖和幼子胡钦都在朝中为官。只有二儿子胡铭性格散漫不喜做官;他平日里主要的事情就是教育胡家的下一代。徐子佑一直觉得这位胡铭如果改修道家,成就应该比现在高得多。
具体是谁教,对徐子佑来说关系不大。他继续以乘二的速度进品。
八十天后七品,一百六十天后六品。
当他达到六品的时候,修行的总时间刚刚三百一十天。是没有节假日的三百一十天。
徐子佑发现,当他开始修行的时候,不需要在乎节假日。古人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可这对他来说似乎不成立。如果自己只是休息个一、两天他的修行进度不会有任何的中断;如果休息超过三天以上,他的修行会停下来,却不会有任何的退步,就好像在那个位置存了个档一样。
“挂X”
徐子佑不止一次偷偷的鄙视自己。前世的徐子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学神’,明明不好好学习,却把所有人狠狠的甩在后面。想不到这一世,自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别说还真是爽。
一年的时间,从一个撒尿和泥的小屁孩,到中品儒家高手。这消息通过胡家和徐家下人的嘴传了出来,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一下,徐子佑进入了京城所有大人物的视线。六品虽然不高,可是他年纪小、进步快啊!下一刻各种请帖如雪花般向他飞来。
可徐子佑毕竟不是普通的八岁孩子,他的身体虽然只有八岁,可实际年龄已经四、五十了。他前世的所见所闻,让他不会在这些虚名中迷失了自己。在别的不说,‘伤仲永’这篇文章,可是前世初中的必背课文。
对桌子上、地上、家仆怀里那厚厚的请帖,徐子佑一概不搭理。只是对宫里的那一份,恭恭敬敬的写了一封回信;大意就是说自己还小,还要努力学习,好让自己在未来可以更好地为大汉的建设添砖加瓦。
没办法,这封信必须写,毕竟自己老爸还在给人家打工呢。
胡垚对自己这个小徒弟的表现自是非常满意的。本来他还担心徐子佑会迷失自我,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他。可是没想到,这小家伙真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
又过了三百二十天,徐子佑升级到了五品。
可就在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的时候,他家里也收到了一个噩耗。
在半年前边关告急,关外胡人的首领冒顿单于带兵十万攻打大汉。
汉高祖带兵三十万北上迎击。徐子佑的父亲和哥哥也在出征之列了。
三十万对十万,看似优势在我,可惜是步兵对骑兵。所以前期的双方还是相持不下的。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胡人的圣者突然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