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奉孝遗策:曹操坟前求军师》的小说,是作者“挽歌行人”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军事历史,主人公刘章曹操,内容详情为:建安十二年,曹操军师郭奉孝病逝,为曹操留下一本竹简。竹简中提到一位必须求得的人才。“主公见之不可放,或助主公成大业。”于是曹操在奉孝死后第七日,守在他的坟前,果不其然遇到了那位“鬼才”……...
最具实力派作家“挽歌行人”又一新作《奉孝遗策:曹操坟前求军师》,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刘章曹操,小说简介:“此事不必再提,司空今年已然年过半百,若是贫道出仕,则司空百年之后,贫道必为众矢之的,届时或天下为之大乱,或成前功尽弃之果。”刘章想了想,又补充道。“贫道无权臣之想,江山权柄还是你曹家人自己握着的好些,至于学生内斗?贫道欲因才施教,一为君,一为辅臣,一为将帅,如此,患解七分。”曹操沉吟半晌,这才看着...
免费试读
“贫道来此已有数月之久,司空大人对贫道也算礼遇,所谓缘者,无非就是因果纠缠,贫道思来想去,一直这么拖着也不是个办法,既如此,贫道愿取学生三人,传下所学,司空大人可考虑清楚。”
曹操脸色一变再变,半晌才问道。
“先生还是不愿助操?”
刘章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
“非是不愿,而是不能,司空大人可曾想过,你两位谋主是如何去的?”
曹操闻言沉默了下来。
刘章见状继续道。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司空巧用天时,创下偌大基业,可这人和却一直难以为之所用,戏志才也好郭嘉也罢,皆寒门之奇才,与之比肩者寥寥,可二人命运像类,皆英年早逝,何也?”
“无非命之所累罢了,戏志才为司空定鼎根基,却最终积劳成疾;郭嘉之事,司空虽有前虑荀彧的出现也分担了他的压力,但世家与寒门之争却成了奉孝心中顽疾。”
“可以说奉孝于司空之处,为保持稳定,压抑了本性,以至胸中抱负不得施展,放浪形骸之下,最终积郁成疾,虽最后放手一搏,却是外疾诱发內疾,这才落得个英年早逝之果。”
刘章说到这里,看了眼曹操,继续道。
“若是贫道出仕,难免会徒增变数,但有不慎之处,则极易动摇国本,如此一来不如取中,倾贫道一身之所学,为司空陪养三人,如何?”
曹操眼睛先是一亮,随后又黯淡了下来,良久才道。
“若先生培养出的三人内斗该当如何?不若先生辅操成事,再……”
刘章挥手打断曹操,沉声道。
“此事不必再提,司空今年已然年过半百,若是贫道出仕,则司空百年之后,贫道必为众矢之的,届时或天下为之大乱,或成前功尽弃之果。”
刘章想了想,又补充道。
“贫道无权臣之想,江山权柄还是你曹家人自己握着的好些,至于学生内斗?贫道欲因才施教,一为君,一为辅臣,一为将帅,如此,患解七分。”
曹操沉吟半晌,这才看着刘章道。
“先生心中可有人选?”
曹操走了,除了当事的两人,没人知道这一次谈话的结果。
回到署衙的曹操还在看着手中的绢布出神。
那是一道密旨,或者说是一道没有盖上印玺还不具备实际效力的密旨。
密旨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若刘章出仕为官,可凭此便宜行事!”
这也是刘章给曹操留下的定心丸,也是他给自己套上的枷锁。
密旨一式两份,皆由刘章亲手拟定,就连存档的事,刘章都考虑了进去,这让曹操既感慨又无奈。
他曹操一生一向不弱于人,可这位突然出现的刘章却是完全不以为意。
隐隐之中,曹操似乎明白了刘章此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