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匠张天赐朱元璋免费小说完整版_完本小说大明第一工业巨匠张天赐朱元璋

古代言情《大明第一工业巨匠》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江边人暖”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张天赐朱元璋,小说中具体讲述了:洪武元年,一个满脑子都是科学技术和土法科研的年轻人,魂穿到乞丐身上。重活一世的他,将以现代的眼光帮助大明,提前西方一千年走进工业化!乡绅拦路?世家阻碍?百官反对?在钢铁与机械的洪流面前,一切阻碍发展的势力,都将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包括你,朱元璋!...

点击阅读全文

最具潜力佳作《大明第一工业巨匠》,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张天赐朱元璋,也是实力作者“江边人暖”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甚至就连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都瞳孔微微颤抖了一下。“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说吧。”张天赐继续说道:“陛下,微臣一直在想,为何这墨水速干的问题只有微臣一人想着,那些制墨世家却从不思进取?”“微臣认为,全然是因为封闭的环境,落后的传承制度,导致的墨水技术发展至今,便一直停滞不前!...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阅读最新章节

只见这时张天赐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用着极大的声音,对着朱元璋和在场所有大臣大声说道:“启禀陛下!”
“古有有巢氏助先民建屋,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为百姓留有草本知识,微臣希望能效仿先贤,向天下万万百姓,免费推广此速干墨水的秘方。”
“以让书本更加便宜,让百姓更轻松读到书籍,让朝廷能有更多的贤才可用!”
张天赐一席话可谓是震惊四座,武将们看到张天赐居然放弃了如此巨额利润的机会,无不佩服张天赐的胸襟。
文臣们则看到张天赐居然为了天下学子,为了大名朝廷甘愿放弃足以流传后世的不传之秘。
甭管这些文臣有钱没钱,也都是纷纷想起年少苦读时,心中的那一团热火。
甚至就连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都瞳孔微微颤抖了一下。
“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说吧。”
张天赐继续说道:“陛下,微臣一直在想,为何这墨水速干的问题只有微臣一人想着,那些制墨世家却从不思进取?”
“微臣认为,全然是因为封闭的环境,落后的传承制度,导致的墨水技术发展至今,便一直停滞不前!”
“这些制墨世家,非是发明技术的人,却躺在功劳铺上吃着老本!”
“微臣斗胆谏言,陛下应当下谕旨!要天下制墨世家公开秘方!不得隐瞒!”
“这群既得利益者既然想躺在功劳铺上吃老本,那就夺过他们的功劳铺,将这配方交给天下百姓!让百姓们互相竞争!互相刺激进步!”
张天赐这一番言论,可谓是一番暴论。
即便是放到后世,也不过是公开原理,但是却不会公开技术细节,就算你知道了,专利法也会在你头顶盯着你。
而张天赐这可不一样,居然要那些技术世家将技术完全公开!
他这不是为百姓造福,他这是想刨了那些垄断技术世家的根!
实际上,作为皇家,老朱再怎么省,每年几万十几万两白银还是要花的。
为什么会花这么多?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这些垄断了技术的世家赚走了。
好比朱元璋批阅用的墨,朱元璋节俭,自然不会用顶级的徽墨,但是作为皇家,用的也不能是次品。
寻常使用的墨条,也在三百文到八百文之间徘徊,而最上等的徽墨则需要二两银子到十两银子不等。
这是什么概念,以购买力来算,一两银子大概等同于现代500-1500元之间。
但是以居民的财富赚取速度来看,想要赚到一两银子那可费了劲。
洪武年,以南方均产为例,人均耕地面积在七亩地,亩产两到三石粮食,每石粮食售价大概在0.4-0.6两银子之间波动。
如果按照售价和均值来算,七亩地年产也不过在十两银子之间,如果只算农民售价而不是粮商售价,这个价值还要打上七折甚至五折。
再加上官方税赋,当地杂税,地痞流氓收保护费,给当地长者村长一类人的供奉,七亩地也就能有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顶了天值三千元,便是算一家四人,两位老人一个子嗣,也就只有二十一亩地,也就是六两银子,一万元。
毕竟嫁过来的妻子和孙子并不能增加耕地,便是再分耕地,也不过都是亩产一石的旱地。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