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大咖“喜欢褐蘑菇的万邪”大大的完结小说《私募基金经理投资笔记》,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小说推荐,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牛顿陈少杰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真实分享,一个从普通股民成长为私募基金基金经理的感悟和心得。最真实的一手市场经验分享。相信作为近几年遭受股市毒打的股民,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共鸣。这不是穿越爽文,而是一位投资经理实战的投资笔记,如果你想避免在股市中被割韭菜的命运,或许你可以看看这个。...
《私募基金经理投资笔记》这部小说的主角是牛顿陈少杰,《私募基金经理投资笔记》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小说推荐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关于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就讲一点牛顿在股市方面的故事。牛顿身上的光环,除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等之外,他还曾是一名炼金术士。最早的炼金术士是古希腊时期的一批工匠,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一种物质在和别的元素结合时会丧失其全部特性,变成崭新的物质。这批古希...
私募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精彩章节试读
今天是2024年8月6日,周二。
开篇不想搞得那么严肃,一边讲故事,一边学习,先讲一个牛顿炒股的故事。
“我可以算准天体的运行轨迹,但算不清股市的疯狂”。
这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家,没有之一,智商高达190的牛顿在股市上为后世做出的贡献,总结成现代的话语就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牛顿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的建树,是一位天才也是全才。
但是,智商高达190的牛顿,也没有逃脱在股市被割韭菜的命运。
1642年的圣诞节,遗腹子牛顿出生在英国。
关于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就讲一点牛顿在股市方面的故事。
牛顿身上的光环,除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等之外,他还曾是一名炼金术士。
最早的炼金术士是古希腊时期的一批工匠,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一种物质在和别的元素结合时会丧失其全部特性,变成崭新的物质。
这批古希腊工匠认为,按照亚里士多德这个观点,那些廉价的金属经过特定处理后,必然会变成价值连城的黄金。
牛顿对于炼金术的研究其实从大学时代就己经开始,他曾在他的房间后面,也就是剑桥大学大门口与三一学院礼拜堂之间的花园里,设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专门进行光学和炼金术实验。
据史料记载,牛顿非常痴迷于“炼金术”,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比在神学研究上要多得多。
很显然,牛顿的炼金术并没有成功为其炼取黄金,于是聪明的牛顿开始试图从股市中寻求自己的金融炼金术。
晚年的牛顿脱离了科学研究,从科学家转变成了造币厂厂长、皇家学会会长等管理岗位,与此同时,也成为了一名股票投资者。
172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股市危机在英国爆发,那就是史上有名的“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是全球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投机泡沫事件,而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投机者的过度投机冒险,加上股市制度的不健全,信息欺诈、商业贿赂、政商勾结、内幕交易、疯狂套现等丑闻屡屡上演,最终导致泡沫破裂,一地鸡毛。
1711年,英国南海股份公司(south sea company)成立,对外宣称主营业务是开发南美洲的金银矿藏以及海外贸易,但是实际上,这个公司纯粹是一个为解决英国政府债务而设立的骗子公司,并且还是国企,其领导班子由政府任命,但是为了掩人耳目,或者说为了后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局,南海股份吸纳了一些英国富豪作为股东。
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国为了争夺海上霸主地位,战争那是家常便饭。
17到18世纪初,英国干废了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同时也成为全球新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对外贸易和国内工业快速发展,英国民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虽然民众腰包越来越鼓,但英国政府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
经过10多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政府军费开支巨大,债台高筑。
在1711年的时候,英国的政府债务己经高达1000万英镑。
民众有钱找投资,政府缺钱打主意,在这个背景下,南海股份公司成立了,很显然,公司的使命就是解决这部分庞大的政府债务。
南海公司刚成立,就以“债券换股票”的形式认购了1000万英镑的政府短期债务,实际上,说好听点,南海公司就类似于如今的政府融资平台部门,主要职责就是缓解英国政府的财政压力。
同时,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各类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待遇,并授予公司在南美洲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什么是“债券换股票”?
其实就有一点现在可转债的雏形了,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将持有的股票用于偿还政府的欠债。
最终大家都不找英国政府还债了,而是用换成的南海公司股票在市场上卖掉收回现金就可以了。
所以很显然,南海公司要做的,就是把股价吹上去,把泡沫做大。
如此一来,不但前期换了股的这些人会有巨额账面浮盈,也能吸引更多的债券持有者跟风转股,同时吸引类似牛顿这样的大众投资者。
由于南海公司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市场地位瞬间大幅提升,有了政府信用背书,投资者趋之若鹜。
但是,南海公司的真实经营一首都很惨淡,尤其是英国与西班牙关系恶化后,南海公司的海外贸易业务陷入停滞。
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公司管理层不择手段,进行业绩欺诈。
比如宣称公司在墨西哥和秘鲁海岸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
这些消息令业绩不佳的南海股价,叠创新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类似的业绩欺诈、商业操纵在之后几百年的证券市场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
牛顿在全民炒股的热潮中,也没有成为“落伍者”,积极加入了炒股大军。
1719年,己经77岁高龄的牛顿,入市了。
当年牛顿在约120英镑/股的价格买入了南海股票,短短数月之后,在270英镑/股的价格全部抛出,资金瞬间翻倍,小赚5000英镑。
如果牛顿这时候收手,或许会多一个“投资家”的头衔。
但是赚钱会上瘾,牛顿在股市上也是凡人,尤其是赚了快钱之后,要想及时收手,难于登天。
牛顿本想等股价回调之后,再重新买入,无奈股价就如同窜天猴,头也不回蹭蹭蹭往上涨。
牛顿一个朋友在500英镑/股买入后,大发其财,财富自由,牛顿开始坐不住了。
当股价达到600英镑/股时,牛顿再也按捺不住,重仓杀入股市。
这次他将止盈点设在了1200英镑/股,就如同第一次操作时,翻倍止盈。
1720年左右,南海公司又炮制了巨额国债管理计划,这个计划一经抛出,再一次引发了一场全民炒股狂潮,而其股价泡沫,也在这一年达到顶峰,短短数天时间,股价涨到了800英镑,又经过3个月时间,在南海公司不断的炒作和全民狂热的投机加持下,股价达到了1000英镑。
此时的牛顿并没有出手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因为还没有达到他的止盈点,闲暇无事牛顿依然会坐在那棵苹果树下喝茶。
但是危险己经悄然来临。
泡沫破裂的前兆,就是不分老少妇孺都在高谈阔论股票,所以当我们看到周围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就应该果断离场了。
不过,科学巨人牛顿,并没有这么做。
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股价注定是空中楼阁,所有的谎言和泡沫都有被戳破的那一天。
1720年短短一个月时间,南海公司的股价就从1000英镑跌倒了700英镑,此时英国议会紧急通过了几项提案,但是对股价毫无作用。
几天之后,股价进一步狂泄到400英镑,无数家庭因此破产,不少股民甚至沦为乞丐。
为了挽救公众信心,英格兰银行认购了300万英镑的南海公司股票,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依然未能阻止股价的下跌,很快便跌到了135英镑。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股市泡沫破裂。
牛顿最终以亏损20000英镑割肉离场,早就将其第一次盈利的5000英镑全数亏出。
疯狂的股市让科学的巨人同样沦为了股市的韭菜,因此,即使面对现在市场不好,也不要太过于自责,不是自己水平不够,或许几百年来,从股市赚钱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