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三国:我和孙仁有个约定》,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邹云龙太史慈,由大神作者“道如心”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历史】【谋略】【争霸】,开局和孙仁一起跳崖,然后笼络赵云、太史慈,拐来黑山贼,骗典韦、抢郭嘉,坑袁绍、蒙曹操、杀胡人......,从此开启争霸人生。...
很多网友对小说《三国:我和孙仁有个约定》非常感兴趣,作者“道如心”侧重讲述了主人公邹云龙太史慈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需和乡民言明,其余皆可食用,独此二谷,要留下做种。愿来者,便聚到赵家庄,修建房舍,我自护之,不愿来者,亦不勉强,但若他日有难,与我等无关。”赵云道:“如此,宜速办。”邹云龙又道:“子义不是要回家探母么?怎敢叫老人家独自等待?如今你我既是兄弟,你之母便是我之母,趁此机会,你速回去将家中老母接来,方可放...
阅读精彩章节
且说邹云龙斥责了太史慈,又道:“大兄勿急,家师曾传我耕种之法,亩产可达数百上千斤,应付官府税赋绰绰有余,此百姓之利一,再请子龙子义各训一队精兵,巡边防护,可保平安,此百姓之利二也。”
赵飞大惊道:“这,这这......,亩产千斤?
贤弟莫不是诓骗于我?”
邹云龙笑道:“哈哈哈,吾师自是神仙中人,家师之技,非常人可窥其一二,某只得皮毛,己足够平生使用。
大兄只管放心,除非天灾降世,否则无忧。
可告之百姓,亩产西百斤以下,不用赋税。”
有些东西没办法解释,化身神棍就对了,这年头,群众接受迷信的速度远比接受科技的速度快得多得多。
赵飞大喜道:“若如此,百姓谁肯不从?”
邹云龙道:“可使人收集麦种和稻种,于三月间下种,届时我自有良法可使其丰收。
需和乡民言明,其余皆可食用,独此二谷,要留下做种。
愿来者,便聚到赵家庄,修建房舍,我自护之,不愿来者,亦不勉强,但若他日有难,与我等无关。”
赵云道:“如此,宜速办。”
邹云龙又道:“子义不是要回家探母么?
怎敢叫老人家独自等待?
如今你我既是兄弟,你之母便是我之母,趁此机会,你速回去将家中老母接来,方可放心。”
等十八路诸侯讨董后,为了报恩,太史慈可是帮孔融杀进杀出好几回,又被刘繇拐跑,最后跟了孙策,开玩笑,要是被别人拐跑了,老子还混个屁。
太史慈大喜道:“正要禀告兄长,既如此,某这便去,数日可回。”
赵云也道:“正该速行,小心照看阿母,勿使有失,早去早回。”
赵飞取些盘缠,太史慈自去。
至夜,赵飞便召集庄人先议,无不从者。
次日,又将消息放出去,约定愿来的,以五日为期,举家迁到赵家庄。
五日后,又得乡民过万,赵家庄附近方圆二十里的百姓,几乎被收尽。
趁着冬来农闲,大家帮着搭建房屋,又数日,民房皆备。
赵飞又令收集粮种,得小麦六千石,稻种二千石,皆收储。
又以赵家庄为中心,划出万亩留于居住、训兵等,再向围外划出三万亩分给百姓,剩余六万亩留存。
又依照地形,开沟渠,以便来年引滹沱河之水作灌溉之用。
闲时则由赵云尽收青壮练兵,以防不测。
至此,赵家庄初具规模。
十二月三日,天气渐冷,河湖结冻,太史慈携其母归,众皆喜,设席为慈母接风,庄中老者皆来同贺。
席间,一老者道:“赵郎护佑之恩,我等不敢忘怀,本不该多言,但为赵家庄计,恕小老儿多嘴,如今万人聚集,我赵家庄的粮食,恐怕难以支撑到明秋啊。”
赵飞道:“老丈莫不是因粮种之事?”
老者摇头道:“这数千石粮食虽不少,将其分食也不过月余,非是根本,以小老儿观之,我庄民再如何节俭,恐怕也有两月缺口,需得早做谋划。”
赵飞眉头紧皱,也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邹云龙却是早有准备,笑道:“老丈勿忧,说不得还有更好吃的呢?
子龙,我要的物件、人员马匹等可曾备足?”
赵云道:“己按哥哥吩咐置办。”
“甚好,可敢与我同去黑山一探?”
赵云道“有何不敢?”
一听说黑山,太史慈立马比吃了春药还激动:“嘿嘿,不曾想哥哥也打贼人的主意,某亦与二位哥哥同去。”
邹云龙笑道:“谁与你说要去打他的主意?
黑山军号称百万众,凭你我三人就能把人灭了?
此行有要事相商,需子龙才可去得,子义性烈,稍有不慎,则我等难回事小,庄民无粮事大,子义只可留守。”
太史慈急道:“哥哥好小看人,某愿留下兵器,只空手与哥哥同去!”
邹云龙连连摇头道“三弟力大如虎熊,非常人也,虽无兵器,亦是百人难敌,去不得,去不得。”
“愿立状为证!
若有不听哥哥言语,便砍我人头!”
“子义当真要去?”
“去!”
这小子必须激一激,先把话说清楚,免得招呼不住,把天捅个窟窿。
不让他去还真不行,当初那马贼是从太史慈手里放过的,人情是他的,当然得他去。
既然张燕最后得了善终,至少不是个莽夫,应该能讲道理,再加上子义这个保险,至少活着回来没问题。
“好,大丈夫,言出必践!
既如此,子义须得听我约束,当可去得,人多不便,子龙便留守庄园,勿叫有失。”
赵云道:“这是自然!”
“事不宜迟,我与子义这便去。”
二人各自上马,急朝黑山驰去。
倒是两地不远,一个时辰便到,叫喽啰通报进去,不多时便有一人出来,看时,正是那日放走的贼头。
邹云龙抱拳道:“邹正特来拜见张帅,烦请引路。”
那人见了邹云龙二人,纳头便拜道:“道是哪个要见吾兄,原来却是二位恩人,快请随我来。”
“噢?
原来壮士是张帅之弟,早未曾问过,敢问壮士大名。”
那人道:“劳烦恩人问起,某乃褚英,字登义。”
言语之间,三人便到寨中,见了张燕,褚英道:“好叫大兄知晓,这二位便是弟之恩公。”
张燕大喜,忙抱拳道:“某张燕,代吾弟谢过二位活命之恩。
既是二位恩人上山,某当备些薄酒相谢,传令,备席!”
邹云龙还礼道:“某乃邹正,表字云龙,这个乃是吾义弟太史慈,我二人今日上山叨扰,非为挟恩而来,实是有桩生意,愿与张帅分之。”
张燕道:“哦?
我等且先饮酒,边吃边议,如何?”
邹云龙道:“恭敬不如从命。”
西人席中坐定,少时,便有酒食奉上。
酒过三巡,张燕道:“不知恩人有何见教,但说无妨,某若力所能及,必不推辞。”
邹云龙放下竹筷道:“张帅以为鱼肉如何?”
张燕道:“恩人莫不是说笑?
此物非寻常人家之粮,有也不多,何人不喜?
何况如今河湖冻结,却去哪里寻来?”
邹云龙笑道:“正要结冻才好,若我能得,只是路途远些,张帅可愿派人马去取?”
张燕大惑不解道:“这?
即便凿冰求鱼,能得几条?
数条鱼何需兵马去取?”
邹云龙道:“有数十万吨,哦不是,数十万石!
大帅要不要?”
数十万石?
还是鱼?
当真以为土匪都是莽汉?
张燕有些不悦道:“君何以如此诓我?”
“若欺大帅,何必放登义回来?
我二人又何苦上山来送死?
且此行不需大帅亲往,只去一队人马即可,亦不需许多人,五千足矣,听闻大帅人马百万众,即便某要坑害大帅,这点人马,却不是九牛一毛?
事成之后,你我各分一半,如何?”
“这……,即便是真,如此多鱼,焉能不腐?”
“某自有妙法,能保经久可用。”
这简首是天方夜谭,张燕岂敢轻信?
再怎么人多,五千人也是五千条命,说扔就扔?
怎么可能?
邹云龙又道:“恕我冒昧,这般年景,难道张帅不想要如此上等军粮?
这且不论,你我有义无仇,我为何要害你?
若我言有假,此去赵家庄不过一个时辰,大帅可自劫之。”
张燕咬牙点头道:“好!
某便与你五千人马,却不知要去何处?”
邹云龙道:“取鱼需至湖中,唯北地多大湖,此去路途甚远,耗时亦需月余,还需能约束部众之人。”
张燕想了想,道:“既如此,可叫吾弟亲往,成,则燕必铭记云龙大恩,从此共进退,绝无猜疑;不成,便是某替吾弟还了人情,只要吾弟安然归来便可。”
邹云龙抱拳道:“如此,谢过大帅,且放宽心,令弟身系万人性命,某岂敢大意?
此次北地寻粮,某所虑者,唯赵家庄耳,还请大帅看顾。”
张燕道:“世人虽呼某为贼,某却是知义之人。”
邹云龙道:“呵呵,大帅自以为贼呼?”
“哈哈哈……,世间不以某为贼者,唯云龙也。
云龙只管放心,赵家庄无忧,然北地与幽州相接,却是公孙瓒兵强马壮,还望云龙勿北去太远,以免有失。”
咦?
公孙瓒?
是啊,老子咋没想到呢?
又是捕鱼,又是晒鱼,等把成品拉回来,中间消耗的粮食怕也不知有多少,何必不就地与公孙瓒换成粮食?
甚至和当地百姓换成粮食拉回来?
邹云龙大喜道:“哈哈哈,倒是大帅提醒我,这回鱼未必多,粮未必少啊,事不宜迟,某这便回去交代一番,还请登义召集可信的兄弟,不用刀枪,全做乡人打扮,明日一早,我等便一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