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卷王之王》,超级好看的小说推荐,主角是徐正卿周进,是著名作者“徐正卿”打造的,故事梗概:嘉靖二十六年,明朝廷内阁的元辅还是由夏言担任,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胡宗宪、陈洪、孟冲、冯保等一众文官阉臣都将粉墨登场,一场又一场的政斗、宫斗正在酝酿。一个来自数百年后的灵魂,毫无征兆寄宿到了山东青州府的一名儒生,面对最卷的一年科考,他该如何走自己的仕途之路?又该如何挥动手中的鞭子,狠狠的鞭打这病入膏肓的大明?......
叫做《卷王之王》的小说,是作者“徐正卿”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小说推荐,主人公徐正卿周进,内容详情为:她这边是蒸了包子出来没人要,人家那边是排着队等出笼,怎么不叫人嫉妒。“包子不过图个填饱肚子,要这么多样式有何用?你倒是人人都像他徐家郎,吃了包子还能高中不成?”“那徐家铺子,就是半价卖的包子,能有咱家的便宜实惠?”七婶见她酸味十足,自然越发得意。“人家那包子有甜、有咸、还有烧制的,口味新鲜得紧呢,叫...
卷王之王 精彩章节试读
当然,这种商品化和庶民化也需要考虑时代的环境,他们家里准备开张的吃食铺便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豆沙馅的包子、捏糖人、煎糖饼、制作粘米花糕、制作瓜糖、糖油混合物等等诸多的样式,都可以带动糖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制作各种口味的糖果,加以包装,往外地销售。
......
晨烟渺渺,县学书舍之中,已有朗朗书声传出。
外面的街道上,除了少数为生计奔走的城民,行色匆匆,多数的人都显得从容安逸,开始游走在各处飘香的早膳店铺之中。
一个婆子的包子铺上,刚蒸出来一笼白面馒头,便扯着嗓子叫卖起来。
却见,这街上人流如织,不但近她家铺子帮衬的极少,就连拿正眼瞧她一眼的,都难以找到,眼看一个熟人从摊前经过,急忙唱喝打招呼道:
“七婶起得早咧,来来,咱家这刚蒸熟的大白面,便宜又实惠,来两个不?”
被唤作七婶的老妇皱眉,瞥了她一眼,见她掀开笼子,放一股白烟出来,神情还有些得瑟。
“馒头有甚吃头儿?那徐记食铺,可是进士老爷家开的,吃食样式多还不止,这几天还半价出售,谁还要吃你家这硬实的大馒头?”
婆子脸上笑容瞬间敛起,努了努嘴,看向转角处排着长队的铺子。
她这边是蒸了包子出来没人要,人家那边是排着队等出笼,怎么不叫人嫉妒。
“包子不过图个填饱肚子,要这么多样式有何用?你倒是人人都像他徐家郎,吃了包子还能高中不成?”
“那徐家铺子,就是半价卖的包子,能有咱家的便宜实惠?”
七婶见她酸味十足,自然越发得意。
“人家那包子有甜、有咸、还有烧制的,口味新鲜得紧呢,叫你家做了好几年,都是这又硬又实的馒头,怎跟人家比得过?”
“再说,考不考得上,老身都愿意去沾沾喜气,你管得着?”
说着,瞥了她一眼,不再理会,溜溜的往徐记食铺走去。
“他那新开的铺子,还弄那么多的花样,叫你们这些图新鲜的人,吃出问题才好呢!”
“嘿!真是个老刁婆,也就剩一张叼嘴了。怎个不会学学人家王氏,刚搬进城,生意就做的,那叫一个红火,气死你!”
七婶听罢还要回头揶揄那婆子一句,气得她几乎跳将起来,当街与那七婶骂上百十个来回。
其实,这种情况,在寿光城中,不只有这一处出现,还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这些人有些是出自本心的,有的是徐正卿事先打好招呼的,男女老少都有。
这也是徐正卿的一种宣传方式,不仅仅要把客人留住,还要把做包子的商家也勾过来。
开铺子的头七天,半价销售,把食客的胃口吊起,食客们吃惯了口味新鲜繁多的包子,别家看到商机,自然想学去。
如此一来,糖料便有了更多的销路,铺子的生意也能红火。
就好似后世那些读完清华北大的人,出来开的猪肉摊、关东煮摊档等等,利用名气所带来的流量进行吸金,是一种不怎么高端,却十分实用的方法。
徐记食铺门前。
三个灶台架在外头,蒸笼都码了三层高,滚滚热浪混杂着烟气,蒸腾而起。
旁侧,还架了一口铁锅,里头装着翻滚的热油,漂浮着鹌鹑蛋般大小的吃食,用竹编的筛子捞起来,盛在碗中,浇上一小勺糖浆,自有人欢喜的端进铺子里自找人拼桌食用。
还有炸得跟鸡蛋般大小的,里面是甜味的豆沙,油脂与糖料的风味完美结合,是养成脂肪的好材料。
“我说,许大娘你怎么又来了?还来找我们家三郎?他现在可没空闲功夫见你,忙得很呢?”
忙得满头大汗的王氏,看到再次见面的许大娘,迭声驱赶。
“没看见铺子还有这么多人排队,我可没工夫招呼你,快些走吧,别耽搁我们做生意。”
说话间,队伍后边的七婶已经叫嚷起来:“哪里来的婆子,还不快些走开,王氏你也好放快些手脚了,咱家里还等着你们这包子吃呢!”
“大家莫急,包子马上就出笼啦!”
徐正保听到催促声,转头看了一眼,放在后面的沙漏,已经没有沙子落下,便掀开蒸笼来,招呼排队的食客上来选买。
众人乌泱泱的围上去,自报上包子的馅名、个数,许大娘被挤到了一旁,满脸堆笑,说道:
“老身今趟可不是来找徐大人的,老身找徐老太爷。”
“啊?!”王氏自然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听得一愣,“你个老婆子……还要给我家阿爹说媒?趁我现在还没得空骂你,你最好快些滚了!”
旁侧的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其中也有人顺势而为,大声笑道:
“哈哈,我看徐老太爷,骨子也还算硬朗,这亲事指不定还真有机会呢,
我老家里还有一个老妹子,问问徐老太爷可有想法,叫她过来看看。”
“我呸,你家那乡下的老妹子,什么货色,也好意思叫出来。”
许大娘自呛他一句,挥了挥手中的手帕,扭身走了。
王氏咬着下唇抬头,看着铺子前的这些人,想了想,说道:
“各位街坊等得着急,说些玩笑话不算什么事,可这些话不能说的太过了,更不好牵扯到我们家三郎和阿爹身上去,不然可不要怪我王氏嘴下不饶人啦!”
方才口不择言的老汉,被瞪一眼立即噤声。
哄笑声中,七婶又道了句:“都说徐大人这二嫂,长了一张巧嘴,今日见识到,还真是不假呢......”
......
徐家宅院中。
徐开地也被许大娘的荒唐想法弄得老脸发红,尤其还是当着自家儿子的面,被问及这种事情,急得他差点拿起扫帚将人打了出去。
但亲眼见证老爹的窘境,并非徐正卿的本意,他原本正在后院中,鼓捣活性炭的,巧之又巧的,正好往前厅去拿些东西,才撞见了这种场面。
“你什么时候上京入学?”徐开地回来后,见儿子还坐在厅堂中,赶紧转移话题问道。
转眼间,徐正卿回乡也有月余的时间了,今日正好是五月十五,也到了返乡的进士再次启程进京的日子。
“快了,我准备入下旬便动身,这糖料还有些工序,需要改善一下。”
“你耗费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不会影响到你的考学?”
“自然不会,以前学的那些东西,在殿试结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会再起太大的作用了,这次进翰林院,考验的是我们做官的水平。”
“胡说,学过的东西,怎会没用。”
徐开地对科考和朝堂并不了解,可并不妨碍他否定徐正卿的这个观点。
徐正卿也不想与老爹犟,笑了笑,表示批评接受,但思想照旧,自又往后院中去。
简单活性炭的制备,主要的工序有两步,一是制备水蒸气,将水蒸气通往,装有洗干净捣碎碳粒的不封闭容器中,并对容器进行加热,持续一个时辰的时间。
关键在制备和传输水蒸气的器件上,当时的冶铁技术,普通的工匠还没有办法做到,打造出细小的铁管,只能用铁打的锅陶制的盖子和细管,将连接处的缝隙填充好。
但这种方法,水蒸汽与碳在加热的环境中,是会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所以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制备,最好还要对废气进一步进行燃烧。
红糖融化后得到的糖水,经过活性炭自作的漏斗吸附过滤后,形成了与清水颜色相近的淡黄色糖水。
这种糖水经过水浴蒸发,浓缩后,取出冷却,同时使用掉线结晶法,便可得到淡黄色的晶体糖。
不过,最好是在冬天那种温度低、冷却快的环境下进行。
相对来说,在红糖的基础上,进行处理的步骤,比较复杂繁多,而且还要注意多处细节,需要大批量的生产,才可以把价格压下来。
而且这种新奇的东西,可以卖给皇室贵族,专门赚他们的银子。就是还需要徐正卿在京城进行一波广泛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