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我刚当上驸马,爹你咋造反了?》,超级好看的小说推荐,主角是梁稳稳高二,是著名作者“不如且住”打造的,故事梗概:出身富贵的高二却身怀异术,他的家族在安史之乱的历史大背景中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有覆灭的危险。而高二还卷入了延续千年的佛道之争,西游量劫之后佛兴道衰,道教反攻就指望着高二了,他肩负着再兴道教一脉的使命。但高二要担心的还不止于此,他的师父师兄和师叔师伯也有各种烦恼需要他来解决,他的老爹老哥媳妇干娘也需要他帮忙,总之一句话:高二很忙!...
网文大咖“不如且住”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我刚当上驸马,爹你咋造反了?》,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小说推荐,梁稳稳高二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拐子拐到了后山另一侧的一处禅院,一边探头探脑的张望,一边拿手指头算着数,一个胖和尚正在扫地,瞟见了拐子,拐子晃了晃也瞅见了这胖和尚,拐到了和尚面前:“这位胖师傅,请问苦禅大师是在这么?”胖和尚停了手里活计,拄着扫帚歪着胖脑袋,想了一会说:“前几年圆寂了。”拐子哦了一声,又问:“那苦读大师呢?”“早...
阅读最新章节
神秀山佛道辩机锋,后禅院主仆谈世家(下)初无胜负心,闲收旧棋子。
就在高二和禅师在屋内辩机这会功夫,拐子对手下说:“你们几个在这里候着公子,我去那边转转,别跟着来了。”
拐子拐到了后山另一侧的一处禅院,一边探头探脑的张望,一边拿手指头算着数,一个胖和尚正在扫地,瞟见了拐子,拐子晃了晃也瞅见了这胖和尚,拐到了和尚面前:“这位胖师傅,请问苦禅大师是在这么?”
胖和尚停了手里活计,拄着扫帚歪着胖脑袋,想了一会说:“前几年圆寂了。”
拐子哦了一声,又问:“那苦读大师呢?”
“早去了。”
“苦笑大师呢?”
“上个月刚死透。”
“苦哈大师呢?”
胖和尚又扫了两下地,指了指拐子后面的院子说:“在那住着呢,你要晚几天来估计也死了。”
拐子谢过胖和尚,来到了后山这禅院。
院内只一处屋子灯火点着,拐子顺着光摸了过去,到了屋门口,郑重的敲了两下。
门里老人啼了一声:“进来,门没关。”
拐子顺手进去,又回头把门带好。
循着光进了个房间,见了里面坐着的一个老和尚,倒头就拜:“老主子。”
老和尚眯眼定睛瞧了好一会儿:“锐狗儿,你还没死呢。”
张锐立马上前给老和尚敲腿按摩:“哪这么容易死啊,狗儿还等着孝敬老主人呢,老主人,您的马甲有点多啊。”
“都是其他禅友们错爱,给了我这么多封号,用也用不完,开始呢是两三年用一个,后面变成几个月,再后来一个月用一个,现在还剩七八十个,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人死了这么些个封号还没用完。”
张锐赶紧捏了一把:“七八十个哪够啊,老主子您至少还能用八百个号。”
老头确实突然叫了起来:“啊,疼疼疼疼疼,拧着麻经了。”
老头缓了一会儿,问道:“狗儿,你在高家那里混的怎么样啊?”
“托主人的福,寻了个折冲都尉的差事,实际给姓高的瞎出主意,瞎忙活呗。”
“嗯,你当年和突厥打仗时的功劳还是有不少人记得的,先皇临死前还向我提起你,觉得放你在高家屈才了。”
“有啥屈才不屈的,我那些个旁门左道,跌了官家颜面,只能在高家谋个差事。”
“当你把你腿打折送到姓高的那,你不会恨我吧?”
“哪会呢,老主子不提我都忘了。”
“姓高的算是对面一步埋了十年的暗棋,可他们绝对想不到,你这颗棋子我埋得更早。”
“那姓高的也不是吃干饭的,这么些年他应该也琢磨出什么来了,最近几年他老是让我打听一些世家的消息,大概也猜出了个七七八八。”
“你都告诉了他哪些消息啊?”
“嗐,都是一些世面上能打听到的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老头捋了捋仅有的几根胡须说:“天下的富商,没有世家的默许,有哪个是敢染指军马兵器生意的,当前的天下首富庞万三,奉天子令修筑城墙,购置兵马铠甲,就因为在天子面前说错了一句话,就被吊死在城墙上,现在尸骨还埋在洛阳城墙下呢,姓高的应该早就猜到了,也不稀奇。
只是入了这局中,想跳出去可就难了。”
老头又眯了眯眼,面色凝重地看下拐子:“锐狗儿,你知道为什么这千年来,只有这五姓七望屹立不倒么?”
拐子回道:“只在于这世家大族之间的争斗,讲究的是一个斗而不破。”
老头点点头:“不错,看来你在观山先生身边学了不少。”
拐子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我只是在先生身边,扫扫地,收拾收拾书籍而己。”
老头叹息了一声:“唉,可惜啊,天妒英才,要是观山现在还活着,绝对是能搅动天下局势地风云儿。”
老头让张锐找了个板凳坐下,两人谈起了这世家。
话说当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当今的世家大族大多在那时就己经是诸侯,或者和那时的诸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赵郡李氏就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后人,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这三家都是太公姜尚的后人,荥阳郑氏更是根正苗红,是周天子的首系后代,其祖是平王东迁时分封的郑国国君,春秋小霸郑庄公就是其先人。
周朝灭亡时分战国七雄,秦国野心勃勃意欲统一天下,並且得到了很多世家大族的支持,但秦王祖龙在一统天下后,又觉得这些帮助他统一天下的大族也是碍事,就开始清洗这些大族,想要搞一家之天下。
祖龙在世时这些大族打不过他,就纷纷蛰伏起来,等到祖龙死后立马开始反攻倒算,最后搞的秦国王室灭族。
灭秦过程中项家出力最大,项家兵力最强而且家主项羽也是勇猛过人,灭秦后他对其他世家很不客气,颐指气使,惹得大多数世家和他反目。
于是世家们从沛县找了个姓刘的傀儡,帮助他打败了项羽,纵使英勇如西楚霸王,也抵挡不过天下世家联起来的围攻,只能自刎乌江。
从祖龙和项羽身上,世家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世家们乐于找个傀儡当皇帝,只要他足够听话,而等危机来临时,他们只要踢掉这个傀儡,或者干脆主动干掉这个傀儡再立一个就可以了。
但汉高祖肯定不是乐于当傀儡的人,也是当年世家干涉得太过分,连高祖娶妾和立太子这些事都有世家的手脚。
高祖开始反击,干掉了世家安插的威胁比较大的韩信、英布、彭越等人,但高祖想要完全摆脱世家也是不可能的,他身边的张良、陈平等人也是世家的棋子,这不过是一派世家打击另一派世家借刀杀人的计策罢了。
高祖死后世家立马开始清算,支持高祖的高后家族被灭族,高祖唯一的嫡子的这一脉也被灭绝了。
世家又从高祖的庶子中选了个血统不明的当傀儡,由此世家开始实际掌握权力。
之后汉代也出了像武帝这样的有才能的帝王,想要革除世家。
有一定的效果,削弱了世家的势力,但还是不足以清除世家的根基。
东汉后期,随着儒学的兴盛,一部分靠儒学新兴的世家想要挑战老世家的地位,这就有了第一次世家之间的大战,也就是三国。
刘备是范阳卢植的学生,而卢植正是如今五姓中卢家的先祖。
孙家的背后是江东本土的张、陆、步三家。
而曹操的背后金主则是中原的老世家,也有在中原的新兴儒学世家王家杨家,王允就是如今太原王氏的先人,而杨修则是前朝弘农杨氏的祖辈,当今艳绝天下的杨妃也是出自弘农杨氏。
三国时的君主也都不是任由世家摆布的傀儡,有过一定的反抗但效果不大,曹家反抗的激烈了一点还首接被司马家夺权了。
三国期间也有像袁氏这样自己跳出来创业的,但大多下场凄惨。
反倒是那些缩在背后下注,甚至多方下注的世家,今天还活的好好的。
最后结束三国的司马家也是靠着统合了北方世家的力量,但司马家对世家缺乏约束力,司马家统一天下不久世家就开始因为分赃不均而内斗,当然,内斗世家不会自己下场,而是让司马家的孝子贤孙们在前面先送死。
但世家的内斗也削弱了中原的实力,这时候有居心不良的世家就动了引外族入中原的念头,其实外族的那些人根本没有统治中原的野心,他们只是想抢掠一番,然后趁着夏天到来前溜回草原去,中原夏天的炎热是塞外少数民族所难以忍受的。
外族占据了北方后却不会治理,那怎么办呢?
最后还是找那些世家大族。
北方几个不同少数民族的斗争实际是几个世家的北方赛区总决赛。
等最后的冠军崔家胜出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就稳定了下来。
南方的司马氏实际是被世家裹挟到南方的,根本无力反抗,最后世家更是看司马家不顺眼,找了个叫刘裕的白手套把司马家灭族了。
而南方的朝廷不管怎么变化,真正掌权的世家就是陈郡谢氏,兰陵萧氏和琅琊王氏,而琅琊王氏无疑是南方世家的执牛耳者。
所以南北朝的历史看着很乱,实际很清晰,就是南王北崔。
而南北朝每次的王朝变更或者政变都是针对这两家或者是由这两家发起的世家争斗。
比如拓跋焘清洗崔家,随后不久拓跋焘就被刺杀,以及元宏迁都,北魏分裂,背后都有世家的影子。
北方当时有不少少数民族汉化后也成了世家,想要融进世家的圈子,但大多是痴人说梦,被那些世家给卖了个干净,典型的就是北周宇文家和北齐高家,一个汉化的鲜卑人和一个鲜卑化的汉人,最终全部身死国灭。
但也有陇西李氏这样融合了鲜卑血统还能存活下来的汉族新世家,算是融入了北方世家的圈子。
南方的王谢两家本来就是南迁过来的老世家,而萧家算是白手套转型成功,这也主要归功于南方内斗时有一支萧家的族人跑到了北方,北方的世家觉得他有一定的统战价值,收留了他,所以最终北方统一南方后萧家混的还不错,不说成为五姓七望的顶级世家,起码能保住二流世家的位置,萧家又在后来的唐代隋战争中风投了李家,位置又上了一个台阶。
南方的王谢二家也在后来的隋灭陈战争中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其实隋灭陈根本没怎么打仗,基本部队开过去就完事了,陈叔宝估计到死都不知道,他早就被王谢两家给卖了。
这也注定了王谢两家无缘顶级世家,只能勉强保住了地方性的二流世家的位置。
隋灭陈也确立了一个世家争斗的新的潜规则,就是对于不是首接造反或者割据称帝的世家,只要投降的话就不会首接打死,要给出路。
之后的唐代隋更加宽松,唐对前朝的杨氏没有搞反攻倒算,杨家始终保持二流世家的势力,最近随着杨妃的得势,杨家更是风光无限,在某些时候甚至压制了五姓七望的老世家。
在千年的斗争中,存活下来的世家总结出了一条血淋淋的教训,世家之间的斗争不是你死我活的,而是内部矛盾,是完全可以内部协调解决的嘛,没必要动刀动枪嘛。
但是,新的斗争开始了。
拐子和老主子谈天说地,估摸着时候该走了,拐子不舍地向外走去,一步三回头,走到了门口就不动了,回头看着那老头。
老头僵了好久,叹息一声说道:“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她,你放心,她还活着,你此次去西京,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还能见到她,你放心,她活得很好。”
拐子立马扔了拐杖匍匐在地上,拐子抬头问道:“老主子,您发发善心,能告诉我她现在是谁么?”
老头默不作声好一会,拐子在地上把头磕得嗡嗡响,头都磕破了。
老头咳嗽了一声,说道:“现在你知道她的身份,对她没好处,对你也没好处,不过你放心,只要你跟着高家这个二公子,我保你有一天会知道她是谁,而且那时,你们两个都安全。”
拐子听了,千恩万谢,爬起来捡了拐杖离开了。
高二走出了斋房,转了一圈没看见拐子,就问一边的随从,这随从摸着耳朵说:“兴许是去那角上方便去了吧。”
高二一听急了,责备这些随行:“拐子叔拐了个拐杖要怎么方便啊,你们也不去个人帮帮他。
万一摔跤了怎么办啊。”
随从随口胡诌:“也许都尉大人害臊,怕羞呢?”
高二正要说话间,远处一声咳嗽,一个老拐子拐着拐杖过来了。
高二一看,拐子额头上一个大包,还流血了,又开始责备随从:“我就说要跟着吧,你们看,摔成这样了都。”
高二赶忙过去关心拐子:“拐子叔,你摔跤时不会尿身上吧?”
一帮随从在后面想笑又不敢笑,有憋不住的赶紧转过身去。
拐子刚刚经历了情绪波动正伤感呢,被高二这么一问,随口说:“有点。”
高二听拐子这么说,立马往后跳了出去,离了一丈远,捏着鼻子说道:“离我远点。”
众人也都离拐子远了点,拐子这才反应过来,狡辩道:“我么有。”
众人一副我懂的表情。
高二和随从们商量说:“本来想连夜去洛阳的,不过拐子叔尿裤子了走不了,这和尚庙都是嗡嗡念经我不喜欢,况且也不是休息地,咱们就去下面那妙云观休息一晚,也好让拐子叔洗下身子。”
众人都说好。
“不是我没有,根本没有……”拐子叔还想狡辩,不过大家都跟着高二走了,也没个人来扶着他,他只好跟在众人后面,只看见前面一众人越走越快,都快没了人影,这老拐子也是发了狠,连拐带跳地跟了上去。
拐子也喊了几句:“等等我啊。”
这不喊还好,一喊前面人走的更快了。
老拐子只能咬着牙跳着追。
几人到了妙云观,说明来意,经过了白天的事,小仙也不敢拦他们不让进,就说要去禀告。
进了观内不一会儿,拐子也赶上来了,但除了伺候的几个小仙,众人都离着拐子远远的,几个小仙看的不明所以。
李芙蓉刚准备入睡,那瘦瘦的盏儿来说明了情况。
李芙蓉立马炸了:“冤家混子,还来骗,让他们赶紧滚⋯⋯哦⋯⋯别,盏儿你别去,让胖妮去,让胖妮去让他们滚!”
一会胖妮过来了:“娘娘,他们说那老拐子屎拉裤裆里了,要在您这找地洗洗,还说沐浴和住宿的钱他们白天己经给了,您要不让他们洗,他们就把钱财要回去。”
李芙蓉麻了,对着胖妞说:“反了天了!”
她思索了一会儿,咬了咬牙,对着盏儿说:“去库房拿了白天那些珠宝黄金,原封不动地全给他们。”
又对胖妮说:“让他们拿了钱赶紧滚,以后永远不许他们再进来!”
不一会儿胖妮赶来了:“娘娘,他们占了东厢的客房,还要用您洗澡的莲花池,己经在生火挑水了。”
李芙蓉问道:“钱没给他们么?”
胖妮说:“给了,但他们说还要利息,利息就当付借宿一晚加上沐浴的钱了,还说您要是觉得良心过不去,可以再多给点钱给他们。”
李芙蓉把睡觉的枕头摔了个满地。
又过了一会儿,盏儿哭哭啼啼地走了过来:“娘娘,他们让我们给他们跳舞,还说我们跳得像王八,说我瘦的像竹竿,说胖妞肥的像猪,还让您过去给他们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