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身若浮萍,惟愿岁岁平安》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赵子文赵秀才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清甜白开水”,喜欢古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丞相府寻来时,沈岁安已身怀六甲,孩子的父亲却不是她夫君!本以为做回丞相嫡女,就能处处顺遂,却不想开启了她颠沛流离的一生。身逢乱世,贵女、村妇、将军、无赖,谁又能挣脱命运的枷锁。...
看过很多古代言情,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身若浮萍,惟愿岁岁平安》,这是“清甜白开水”写的,人物赵子文赵秀才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增添了一份暖意。“冯大嫂子,我和春草来找冯大哥,他在家吗?”赵秀才恭敬的站在门口,并没有东张西望的往里面探去。“在家,快进来吧。”说着话,冯大娘就拉开了院门,忙把赵秀才两口子让了进来...
身若浮萍,惟愿岁岁平安 在线试读
一大早,赵大娘就做好了饭菜,喂好了鸡鸭。
去屋里看了看女孩,还昏睡着没醒,气色倒是好了不少,不像刚抱回来时那样苍白浮肿。
今天赵秀才不去私塾,他和妻子要一起去里正那儿商量女孩的事。
赵子文只得一个人天不亮就背着东西向私塾走去,好在他己经十三岁,路程又不长,且沿路都有些熟悉的庄稼户在地里干活,赵大娘倒也不担心。
两人收拾好屋子,就急匆匆地走向里正家。
里正冯山正家里是三间瓦房,院子不大,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
家里有4个儿子,大儿子去年当了兵;二儿子十六岁;三儿子和赵子文同年,不是个读书的料,在家帮着干农活;小儿子也十岁了,是村里的孩子王。
一家子挤在一起,夫妻俩一间房,三个儿子一间房,属实有些拥挤。
听说最近忙着找媒人给二儿子相看。
等老二老三两个儿子真娶妻生子了,怕也是要再修几间房屋的。
敲了敲门,声音在寂静的村庄中回荡。
门缓缓打开,里正媳妇出现在门口,脸上带着些的笑容。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增添了一份暖意。
“冯大嫂子,我和春草来找冯大哥,他在家吗?”
赵秀才恭敬的站在门口,并没有东张西望的往里面探去。
“在家,快进来吧。”
说着话,冯大娘就拉开了院门,忙把赵秀才两口子让了进来。
而后,走向赵大娘,低声问道:“咋这么早就过来,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赵大娘一肚子的话,遇到冯大姐,她可得好好说说。
刚抓着冯大姐的手,想开口,就听到里正走出来问到:“启东,你和媳妇这么早来寻我,是遇到什么大事了吗?
进堂屋,坐下慢慢说。”
赵大娘抬头尴尬的看了看冯大姐,一个急着吃瓜、一个急着八卦,两人相视一笑。
将捡到女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赵秀才又补充道:“还得麻烦冯大哥去县里,向衙门报备,若是有人报官,劳烦你通知我。”
冯里正点点头:“放心,明日我就去一趟官府,给这孩子过了明路。
可若是找不到这孩子家人,你俩打算怎么办?”
“是啊,那可咋办?”
赵大娘急急问了出来。
家里因着赵启东是个秀才,每年都有些补助,税收也比村里其他人低很多,加上私塾的收入,家里日子不算难过。
可赵秀才每三年就得去省里参加乡试,笔墨纸砚的花销便不说了,就是赶考的路费实在是一大笔钱。
再加上赵子文这两年也要参加县试了,家里两个读书人要养,哪有余钱多养个女娃。
赵秀才也没答话,看了看里正,又想了想,才说道:“这孩子看着不像是父母遗弃的,若是走失,父母总得报官,先帮她寻寻再说。”
话没说死,毕竟多养个孩子,谁都不容易。
再说了说别的事,夫妻俩就告了辞。
夫妻俩默默地走在路上,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不像来时那样松快,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无法言说的心事。
尤其是赵大娘,面容带着一丝忧虑,眉头微微皱起。
可若要问她是否后悔将人救回自己家,她定是不后悔的。
两人都没说话,只有脚下的路面发出轻微的声响。
等回到家,就见小女孩己经醒来,乖巧的坐在堂屋。
身子虽然虚弱,坐姿却规规矩矩,就连身上不合身的旧衣服,也穿的板板正正。
听到开门声响,小姑娘转过头,圆圆的眼睛盯着两人,带着些疑惑。
赵大娘赶紧小跑过去:“哎呦,这才刚醒,咋就坐这儿了,吹着风着凉了可咋办。”
小姑娘糯糯的站起身,福了一礼:“爹?
娘?”
声音带着疑惑,像是出于礼貌才不得不这样称呼他俩。
风轻轻吹过,吹起了小姑娘的发丝,她却没有心思去理会,只怔怔的看着眼前两人。
他们应该是自己爹娘吧?
一觉醒来,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屋子里没人,肚子还很饿,只能乖乖坐在这儿喝点茶水等着。
好不容易进来两个人,男的是个白面书生,身形修长,长得秀气。
女的皮肤略黑一些,也算别有风韵,看着很是面善。
她这样关心自己,定是自己娘亲,女孩心里肯定到。
小说《身若浮萍,惟愿岁岁平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