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推荐《最三国.第2卷.风波恶》,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小说推荐,代表人物分别是刘备曹操,作者“刘备”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有志青年曹操、刘备、孙权在三国秀场闪亮登场后,曹操态度坚定地要做老大,刘备韬光养晦,孙权则遮遮掩掩、意图不明。乱世的麻将桌上,曹操、刘备、孙权是常客,第四人却不固定,旋上旋下。官渡之战让袁绍成为第二个出局者,上一个出局者则是吕布。...
小说推荐《最三国.第2卷.风波恶》是作者““刘备”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刘备曹操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他给出的理由是,过不了几天,公孙康会自动送上二袁的首级给他,所以不必兴师动众。夏侯惇不相信。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东西是拳头。政权是怎么来的?拳头打下来的;人心是怎么征服的?也只能靠拳头...
阅读最新章节
夏侯惇准备再立新功。
作为武将,他三天不打,手心就发痒。这一回,夏侯惇准备痛打一个人。
公孙康。
公孙康是辽东太守。在夏侯惇眼里,公孙康有两大该打的理由。一是自以为是,不服管教;二是收容了袁熙、袁尚,一旦他们狼狈为奸,那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曹操却以为,不用打。他给出的理由是,过不了几天,公孙康会自动送上二袁的首级给他,所以不必兴师动众。
夏侯惇不相信。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东西是拳头。政权是怎么来的?拳头打下来的;人心是怎么征服的?也只能靠拳头。
但曹操却是一笑,笑得很暧昧。他什么都没说。
公孙康已是度日如年。虽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事情不由分说地来了,他不能不为之心烦。
首先是袁熙、袁尚二人引数千骑热情如火地投奔他辽东而来,他是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紧接着又听说曹军尾随其后,很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公孙康便觉得自己被泼了一头污水,再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了。
他的亲随公孙恭说,事情确实已经十万火急,但也不是没有可解之术。想当年袁绍在时,便常有吞并辽东之心;现在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没处栖身,不由分说跑到我们这里来,是鸠夺鹊巢之意。用心险恶,用心险恶啊!我们如果收留他们,那叫引狼入室,后患无穷。不如杀了他们两个,将其头颅献于曹操,曹操肯定会重待我们。
公孙康听了,没有反应。因为他突然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杀了二袁,曹操真能重待他吗?会不会趁他没了帮手,正好赶尽杀绝,霸了辽东?
公孙恭也惊出一身冷汗——这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曹操是什么人?狡猾的人。多变的人,也是多疑的人。可要是不杀二袁的话,又正好给曹操一个进兵的口实。唉,人世间的难题往往是这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所谓左右逢源,难哪。
一柱香之后,公孙恭有了主意:派人去探听曹营动静。如果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他们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操。这就叫左右逢源。
公孙恭边出主意边感慨:左右逢源往往产生于首鼠两端时,人生的一线生机全看自己在关键时刻能不能把握。
公孙康把握了这个机会。事实上他也没有更好的想法。历史总是那么吝啬,给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少之又少,公孙康不想失去这最后的机会。
袁熙、袁尚却是雄心勃勃。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否雄心勃勃与他的处境无关,只与他的心态有关。乐观的人,即便身处死牢也同样会雄心勃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何况这二位爷没有身处死牢,他们的屁股后面还跟着几千人马。袁熙、袁尚雄心勃勃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希望。胜利的希望。
不错,现在他们是丧家之犬,但很快就不是了。因为有辽东。辽东军兵有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袁熙、袁尚的如意算盘是先暂时栖身公孙康处,然后找机会杀了他,雄霸辽东养成气力后再抗中原,如此一来河北可复也。
这的确是一个美妙的设想,只是很可惜,它没有实现的一天了。
因为袁熙、袁尚人头落地了,死在公孙康的刀下。公孙康得知曹军没有异动后果断地采取了决绝行动,然后派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曹操处。
一切水到渠成。
一切顺理成章。
但是夏侯惇却大惑不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曹操向他揭示了谜底。是郭嘉的那一封信。郭嘉在信中未卜先知地写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夏侯惇看得面红耳赤。他第一次知道,在拳头之外,原来还别有洞天。郭嘉这个只活了38岁的男人以其对人性、人心的深刻把握领先了一个时代。他甚至能在死后运筹帷幄,帮助曹操摆平劲敌。这样的人去世了,不仅是曹操的损失,也是人类的损失。夏侯惇抬头看一眼曹操,看见对方眼睛红红的,颇受重创的样子。一时间他也悲从中来,与曹操心有戚戚焉。
小说《最三国.第2卷.风波恶》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