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余金金徐冬冬完本小说推荐_全集免费小说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余金金徐冬冬)

小说推荐《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是由作者“油盐不禁”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余金金徐冬冬,其中内容简介:以为是重生回到过去,结果发现是穿书。原本只想安心做个书里的路人甲,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努力赚钱,争取早点让父母退休,结果努力着努力着,不知不觉身边一直有个身影相伴,既然已经同路这许久,不如就干脆手拉上手一起往前走。余金金:如果我的故事有名字,如果我们的故事有名字,我想应该是《穿书世纪之交,路人甲与女主白月光》。卫祈年:如果人生有形,那我的人生一定是深深的割裂过的。13岁前和13岁后。13岁前我同这世上的所有皮孩子一样,13岁之后我和这个世界永远隔着一层嘈杂的朦胧.........

点击阅读全文

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

很多朋友很喜欢《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油盐不禁”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内容概括:等到了兴隆她还有许多路要走呢。眯眼没一会儿,车就到了下一站,正是步行街,这一站的人就多了,车停了能有五六分钟,车里座位就满员了。大下午的也不是高峰,虽然售票员有意再等等,想把她车座底下那几个小马扎也安排上,但是眼看后头的空车也跟上来了,她这边不可能再来人坐小马扎,到底不甘心的把车门用力拉上。倒不是售...

免费试读

在路上消磨时间太多,错过了午饭时间,余金金站在公交站了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午饭,两条小腿也木木的,脚底直泛疼。平时还是锻炼太少,才这么不抗劲儿,想想自己以后要做的营生,余金金觉得恐怕还有的磨呢。好在现在她不只是19岁的余金金,还是23岁的黎苑,心态已经大不同,她有信心也有思想准备。

等了不多会儿就来了一辆中巴车,余金金没犹豫,售票员一打开门,还没等吆喝人,她就上去了。这一站还好,离中巴始发站比较近,余金金直接在中间靠后的位置找个没人空座。一坐下,浑身都松懈下来,浑身的疲累这才全泛了上来。想想她早起出来到现在,大半天了一直没闲着。

余金金靠在座椅上,这会也顾不得干净不干净了,脑袋直接挨在靠背上抓紧歇息。等到了兴隆她还有许多路要走呢。

眯眼没一会儿,车就到了下一站,正是步行街,这一站的人就多了,车停了能有五六分钟,车里座位就满员了。大下午的也不是高峰,虽然售票员有意再等等,想把她车座底下那几个小马扎也安排上,但是眼看后头的空车也跟上来了,她这边不可能再来人坐小马扎,到底不甘心的把车门用力拉上。

倒不是售票员把情绪撒到车门上了,是这种中巴车门子不大力点它合不严实。这会儿山上这段路路况好,还不显,等到山下那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就知道了。

这边人说的山上就是市中心的王山区,王山区名字带了个山,又确实是西山市多山坡,王山区就在几个连续的大坡之上,人们就习惯了管王山区叫山上,下面挨着的兴隆区就叫山下。

兴隆区是老区,是最先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王山区的建成已经衰败,是楼也旧,路也不十分平整。等到往兴隆周边那些村镇过去更是,柏油路更加没个样子,坑坑洼洼的。待到再深入一点的村镇,就连柏油路也没有,都是附近煤矿上拉下来的煤矸石铺的路。

村镇上的路是年年修,年年破破烂烂。这也怪不得谁,兴隆下面的村镇基本都是靠煤矿维生,有的在路边就能看见田野地里远远的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煤矿,这地方常年跑的都是拉煤的大车,恨不得个个都超载,什么样的路也禁不起这么日日夜夜的折腾啊!

有通往那些村镇里的路,路段路况不好,起伏过大的,这种中巴车的车门是都能一下子给甩开的。所以,那些车上的售票员一般都有专属位置,就在上下车的那步台阶下面。没事时能在扶手上搭上半个屁股坐坐,到了需要的时候,售票员要么是面朝车门站好,一手抓牢栏杆,一手支在车门上,将全身重量都压在车门上,要么干脆直接后背紧靠车门,在哐当哐当的车门咣当声中,一下一下随着车身颠簸弹起又砸回去,牢牢锁定车门不挪开。

从外面看,整个车真如一叶小舟,在一片烟尘升腾的旱海里沉浮。

车里的人就随着颠簸在座位上腾起,落下,腾起,落下。每到这个时候,余金金都会下意识的屏住呼吸。无他,车厢里能看得见空气中漂浮的灰尘,犹如轻烟,充斥满整个空间,避无可避。

这又不得不说这煤城的特色了,灰尘大!产煤区夏天路面上的细尘都能有一指节那么厚,车一走一过就腾的起来,眼前一片灰雾,哪怕走过的车窗关的再严实,车里也不可避免要进尘土。只不过是好车密封好就进的少,像这跑运输的破破烂烂的中巴车、微型车,那个窗户就别提了,车外腾云驾雾,车里细尘霏霏。要是雨天,那就直接是一地稀泥,还有深坑里的积水,哗啦哗啦被车轮溅起老高。

山上往山下这段路还算好多了,没有山下村镇里那么夸张,但夏天很多人讲究点的还是不爱开窗,开也只开一条能进风就行,极少有人四敞大开。

纵使城市绿化再努力,透过车窗,依然能清晰看到路过的绿化带绿叶上的厚厚细尘,整个城市都像被披上了一层雾蒙蒙的灰纱,这个城市,所有的一切,都罩在这层灰下。

余金金就在这里生活了19年。

她出生在兴隆下面的村镇里,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路上的尘土飞扬,习惯了雨天的泥泞满脚,也习惯了小时候放学路上遇见从头到脚都是黑煤尘,只能看出来转动的眼珠子和一笑一口大白牙的刚下班的矿工。

这座城市的环境肉眼可见的恶劣。

但是,却也因此,这座城市的人们躲过了那浸满多少东北人血泪的沉重漫长的严冬。

这里没有那么多工厂,仅有的成规模的厂子也全是与煤炭挂钩的产业,并没受到东北历史上的下岗潮影响。这里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在煤矿谋生,无论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下井工人,还是像余金金爸爸那样的技术工种,或者其他种类的辅助工种。甚至,其他的很多买卖生意也都是依托在煤矿之上。

黎苑的记忆让余金金庆幸自己虽然重生在了东北,却是恰巧生在了这座小小的煤城。虽然这里不发达,环境也糟糕到恶劣,但,她和家人不用遭遇资料片上的那些沉痛的过往。

上辈子,余金金的爱好之一是美食,她不喜外食,但很喜欢自己研究好吃的东西。除了各种美食视频以外,余金金还喜欢看与美食有关的散文和历史,因此,东北下岗潮这段历史她是了解过的。因为,有一种价廉味美的食物就是由于东北下岗潮这段特殊的历史从而发展出来的,一直延续到后来许多年,人们不仅研发出了更多的做法,最后甚至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美食。本地人都爱吃,外地人去了必打卡。即使许多年过去,人们早已经物质极大丰盛,钱包鼓鼓,却还是愿意去吃上这一口,解馋。

余金金日思夜考,辗转反侧,给自己计划的新出路就是这个。她今天重察了她看好的学校周边,觉得还是很有可行性的。毕竟她要做的买卖成本低,售价也不会高,很符合学生和打工人的消费,荤腥的好滋味也能让人获得极大满足,很符合目前刚刚发展起来但是还没有真正开始富裕的大环境需求。

中巴车比大公交快了不少,二十分钟就到了山下,还休息了一路,今天这多花的五毛钱余金金感到前所未有的值!往日她多半都是等着搭公交的,公交一块钱,倒也不是说真就差了那五毛,只是习惯性的觉得没必要。

下了车就是大市场。人们说习惯了叫大市场,其实正规名字叫第一副食百货商店,是个单层面积也挺大的三层楼。一楼是各种水果、副食、菜肉、调料之类的,二楼、三楼全都是卖衣服的。

余金金穿过前面的水果区和蔬菜区,走到一楼的最里面。这里的气味开始浑气杂乱起来,调料味,各种肉和鱼,余金金庆幸这里不卖活禽,不然她这比别人要格外敏感些的鼻子就得废了。

她记得前世在南方小住时,去过的一家大型菜市场,每次不必等进门,只走到前面院子里,那股好像隔壁就是养鸡场的活禽味就熏得人鼻子脑子恨不得一起失灵。

余金金今天不准备采购什么,只先来看看价格。索幸这里摊主都不嫌客,不会看余金金年纪小就不爱搭理,并且有问必答,问了价不买,也绝不会骂人。最难得是眼看你走过三两家摊位都只问未买,等你走到下一家,那下一家仍然主动招呼,既不过份热情让你感到不适,也绝不让你觉得受了冷落。他们不疑心你到底买与不买,不担忧你会不会问半天只消费一点小钱,只要站在摊档前,你就是客,是客就招待,笑脸是给每一位顾客的。

余金金转了一圈菜市场,对原材料的情况就清楚了,她目前看到的价格肯定不是最低的拿货价,等她以后干起来,用到量了,价格自然就能拿到了。干调情况她不太满意,不过也算有所预料,这些调料主要面向大众百姓,在品质和种类上可想而知,看来还得找专门供应酒店的店家才行。

等下再去狗街转一圈,今天的行程就算圆满结束了。余金金想到这里就心满意足的弯起嘴角,空空的胃也觉得还能再继续忍耐了,根本不饿好么~

小说《穿书九六之我在录像厅门口摆摊》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