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宫蔷》,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崔雪霏姜善御,是著名作者“青梅煮酒去”打造的,故事梗概:祖父说她是可以像翱翔天空的鸟儿,也可以像畅游在江河湖海的鱼儿,总之,她该是自由自在的,开开心心的。父亲说她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日后嫁人,家人也是她永远的靠山。百姓说她出身世家,后又成为尊贵的皇后娘娘,她的祖父,父亲,为国为民立下不世之功,可保她一世的荣华和顺遂。后宫众人说她孝顺太后,和睦六宫,教养儿女,善待下人,是贤后的典范。她什么也没说,也不知道说什么。...
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宫蔷》,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崔雪霏姜善御,由大神作者“青梅煮酒去”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只是,历朝历代,有多少太子至死是死在太子之位上的,又有多少太子是以罪人的身份死的。启康帝刚到不惑之年,在民间微服私访时,遇到一个仙姿佚貌的小官之女顾氏。启康帝将她带回宫中便给她六品美人位份。让多少同她一样小官之女出身,却要从九品御女做起的嫔妃嫉妒的直咬牙...
精彩章节试读
崔雪霏在可黛的劝说下回床上躺着,闭上眼睛,脑海里不由想起先帝和宸贵妃的二三事。
大盛王朝立朝六十余年,先帝启康帝是本朝第三任皇帝。启康帝有十子,与王皇后育有二子,嫡长子姜善明满周岁便被立为太子,次子姜善御封秦王。
启康帝与王皇后青梅竹马,成婚后一直相敬如宾,嫡长子出生十几年后,皇后三十几岁还能老蚌生珠,平安产下嫡幼子六姜善御。
王皇后出身望族,育有二子地位稳固,太子自幼被启康帝带身边教导,师承鸿儒。成年后入朝堂议事,从不结党营私,不擅权,守好太子的本份,当得起一个贤字。世人都认为,帝后情坚,启康帝与太子父慈子孝,太子未来的路定然顺遂。
只是,历朝历代,有多少太子至死是死在太子之位上的,又有多少太子是以罪人的身份死的。
启康帝刚到不惑之年,在民间微服私访时,遇到一个仙姿佚貌的小官之女顾氏。启康帝将她带回宫中便给她六品美人位份。让多少同她一样小官之女出身,却要从九品御女做起的嫔妃嫉妒的直咬牙。
高位嫔妃们倒是没什么反应,她们或因家世显赫地位稳固,或因育有儿女地位稳固,且自身年纪也大了,乐得看小嫔妃们争斗,打发深宫中寂寞的时光。
可令谁也想不到的是,顾氏入宫后恩宠不断,不久就怀有身孕,启康帝高兴直接越级晋封她为四品婕妤,待她生下皇十子,启康帝又越级晋封她为九嫔之首的昭仪。
当时前朝后宫对于启康帝专宠顾氏的非议颇多,只是顾氏家世不显,亲族也无人在朝中任职,掀不起什么风浪。所以臣子们前朝只有几本奏折参启康帝专宠之事,后宫皇后也只是委婉地规劝皇帝雨露均沾。
但启康帝不知怎么了,感觉顾氏的一颦一笑,她的微微蹙眉都能撩拨他的心,他觉得自己对她的感情与对皇后和其他妃子是不一样的。他觉得在顾氏面前自己如同一个十几岁情窦初开的少年,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几年来,顾氏盛宠不断。期间又诞下公主,启康帝大喜,不愿自己深爱的女子屈居人下,但此时四妃位已满,启康帝下旨妃位改制,原来正一品的贵淑贤德妃,将贵妃独放正一品品阶上,四妃改为贤良淑德妃,居正二品品阶。原正二品昭仪合入正三品九嫔内。
不顾前朝后宫反对,将原来的谢贵妃降为贤妃,封顾氏为贵妃。此后几年,启康帝和顾贵妃的感情越发深厚,六宫形同虚设。众人以为皇上只是老树开花老房子着火,愿意宠着美人便宠着吧,左右顾氏家世不显,影响不到朝堂。
直到启康帝又一个让众人震惊的圣旨下来,要赐顾贵妃封号宸,封为宸贵妃。
启康帝这出让前朝后宫如同水入油锅炸开了,只因宸字,乃帝王住所的代称,无比尊贵,后妃若用此字做封号,这将身为六宫之主的皇后置于何地。
群臣皆跪在勤政殿外,跪请皇帝收回旨意。启康帝无奈道:“朕这一生,唯一心爱女子,这封号予她又何妨”。众人不听继续跪。
看着油盐不进的众人,此时的启康帝与众人杠上了,宸贵妃乃他心头挚爱,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封号都不行吗?
于是,勤政殿又颁布一道圣旨,封宸贵妃父亲为安国公一等爵,比皇后母家镇国公二等爵爵位还要高。启康帝不敢把跪在外边的大臣如何,于是让太监传出消息,众人跪多一个时辰,宸贵妃父兄可多得一个封赏。
原本气势汹汹的大臣们很快偃旗息鼓,眼看着宸贵妃家平白得一爵位,若是再让皇上提拔宸贵妃的父兄官职入朝堂,可能会影响现在的朝堂势力,只得回去再商议对策。
大臣们大不敬的想着,启康帝只是爱重宸贵妃,一时糊涂。左右太子已入朝堂十几年,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地位稳固。皇后治理后宫井井有条从无过错,且育有二子出身大族,同样地位稳固。等过几年,太子顺利继位,再打发宸贵妃出家青灯苦佛去。
可人的野心是不可低估的,宸贵妃见自己已经离万人之上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了,自己的儿子也聪明伶俐,深受启康帝喜爱。有吕后把戚姬做成人彘的前车之鉴,加上自己没有臣子支持,自己到了这个位置若不继续争下去,恐怕等太子登基,自己和儿女的下场不会太好。
有了这心思,宸贵妃便夜夜吹启康帝的枕头风。没多久,启康帝已经在朝堂上多次申饬太子心无君父,办事不利。
群臣眼看着皇上渐渐起了废太子的心思,哪还能忍呢。封宸贵妃顶了天是后宫之事,可废太子,那就是国事,打破朝堂平衡,动摇国本的大事。
在人为的授意下,民间对宸贵妃是祸国妖妃的流言愈演愈烈。朝堂上言官拿秦始皇和扶苏,汉武帝和刘据,隋文帝和杨勇等诸多例子,极力证明废太子会对国家百姓造成极大的灾难。
在朝臣连日喋喋不休的进谏下,甚至连边关武将都听闻京城的消息,纷纷上奏折“关心”皇上,启康帝才暂时歇了那个蠢蠢欲动的心思。
宸贵妃此时恨死前朝那些固执死板的朝臣,眼下她已经担着红颜祸水,祸国妖妃的骂名,自己与儿子已经在明面上去争那至尊之位了,那么只能与皇后太子不死不休了。
下定了决心,宸贵妃继续吹枕头风,让启康帝提拔她的亲族到朝中任职,自己也用重金拉拢那些朝堂中不得重用的寒门官员。启康帝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后宫中,宸贵妃仗着启康帝分走了皇后大部分的六宫之权,拉拢宫人。
于是,朝堂上的支持太子的人和支持贵妃的人开始了拉锯战,支持太子一派到底代表了正统,且大多是有出身有威望的老臣,比起贵妃刚刚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可以说太子一派是压着贵妃一派打的。
朝局就在太子派压着贵妃派打压中“安稳”的过了几年。宸贵妃儿子皇十子姜善琼到了成婚的年纪,启康帝为小儿子选了太子阵营中杨丞相的嫡长孙女为十皇子正妃,禁军首领的女儿为十皇子侧妃。
这下,文臣之首的杨丞相不管愿不愿意,都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宸贵妃的阵营,加上禁军首领,宸贵妃的阵营获得了两股巨大的势力可以与太子阵营对抗了。
支持太子的朝臣气的牙都要咬碎。宸贵妃继续乘胜追击,让启康帝将太子的嫡长女安阳郡主,赐婚给自己娘家安国公府二房的庶五子。启康帝居然同意了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还下了圣旨到东宫让郡主备嫁。
太子拒接圣旨,在勤政殿上与启康帝据理力争,被气极的启康帝拿砚台砸中了脑袋,血流不止任然长跪不起,皇后闻言赶来脱簪请罪,陪太子跪着,恳求皇上收回成命。天底下最尊贵的夫妻父子就这么僵持着,直到太子因流血过多晕倒过去。
启康帝没有收回圣旨的意思,即便闹成这样,安阳郡主还是要嫁到安国公府。皇后因为连日照顾太子已经精疲力尽,回宫不久后病倒起不来身了,婚事便由太子妃主持。
安国公府为迎娶公主张灯结彩,广发请柬,大摆流水宴,好不喜庆热闹。
眼看着安阳郡主与郡马拜完堂,安国公夫妇正得意之时,安阳郡主在众目睽睽下掀了盖头,当众为郡马奉上十二房美妾,说自己与尘世无缘,当下已完成圣旨,说罢,便往皇家寺院出家去了。
听到消息的宸贵妃哭向启康帝的寝宫,启康帝气的连发两道旨意,一是斥责皇后无能,不堪为后宫表率,褫夺管理后宫之权,收回凤印。二是申饬太子不忠不孝,以后无圣召不得出东宫。
这次,是宸贵妃第一次在对抗皇后和太子的战役中大获全胜。
可这还不够,如今皇后和太子只是被剥夺权利,位份仍在,必须把对手杀个片甲不留,再无翻身的可能,自己和儿子才有登上至尊之位的可能。
这个宠冠六宫的女子,即将让前朝后宫笼罩在腥风血雨中。
小说《宫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