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天庭帝昊凤芸汐全文小说_(帝昊凤芸汐)全集阅读

小说:大夏天庭 类型:奇幻玄幻 作者:关月 角色:帝昊凤芸汐 简介:一位地球人穿越到天元大陆,可开局却是遭人算计,被禁东宫,性命攸关,太子之位不保 他又该如何破局,登上皇位,一统天下,争霸诸天! PS:争霸,权谋,不喜慎入 书评专区 重生之抠脚大汉变男神:设定我能接受,但你写的98年怎么与16年没什么两样,没事斗个舞,主角前世沉默宅男、重生后就成了二逼话痨了,大纲能不能设定的好一点。不过要是发表在...

第7章 朝堂风云(三)


夏皇此话一出,刚刚落败的魏王一派系的人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无比的兴奋。

户部掌控在楚王一系手中,他们若是能安插一人到户部,那刑部被对方占了一个侍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刑部看上去权利极大,掌管刑罚及监狱之政令,受理刑事案件的所在,可对于官员死刑案件还必须会同都察院、大理寺进行“三法司会审”;对于每年的处斩犯人还需要大理寺和监察御史共同审理。

更重要的是,案件审理的最终结果必须上呈皇帝给出最终勾决,才能处决。

由此可见刑部的最高权势已然集中于皇帝之手。

可户部不同,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尤其是如今天下诸国纷争,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事、对内平乱等,其绝对程度上对户部的依赖不言而喻,也足以说明户部在朝中的地位,只低于六部之首的吏部,位居第二。

有人欢喜有人愁,魏王一系的人磨刀赫赫,可楚王一系的人就坐如针毡,户部对他们的重要性,他们自然也很清楚,尤其是户部尚书杜正康,再也站不住了,户部是他的一言堂,他可不想户部多一敌人和他争权夺利,尤其是将户部一些不好的东西给捅了出来,那他这位户部尚书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急忙出列道:“禀陛下,臣举荐户部金部司崔江,崔江入户部多年,勤勤恳恳,处事圆滑,德才兼备,是户部侍郎不二人选,望陛下明见。”

魏王一系的人见了,那还得了,吏部尚书姚忠也立马出列道:“启奏陛下,吏部司唐卫东德行才能比之崔江有过之而无不及,臣以为唐卫东担任户部侍郎最为合适,请陛下明见。”

户部尚书听了,对吏部尚书怒目而视,恨不得冲上去咬上两口,你吏部已经是六部之首了竟然还想往我户部插人,实在是让他极为愤怒。

吏部乃六部之首,掌管官员考核和任免、奖惩等权利,本不应该参与党争,可谁让吏部尚书姚忠有强大的野心呢?

他的目标是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可如今的丞相赵桧是魏王帝桓的舅舅,那他想要登上相位只有投靠势力不小的楚王一系,依靠楚王一系的力量将他推上丞相宝座。

所以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他也不得不出来为楚王一系的人争抢一二。

“陛下,臣以为崔江合适。”

“陛下,臣觉得唐卫东当户部侍郎才能服众。”

“陛下……”

朝堂之上一时间你征我伐起来,如同菜市场一般,极为喧闹,双方都想将自己的人推上户部侍郎的位置,谁也不肯退后一步。

“肃静!”

王德从高台上上前几步,一声高喝。

群臣这才猛然惊醒,微微抬头便看到夏皇那阴沉得可怕的脸色,全都恭敬退回自己位置,低着头,不敢再发一言。

“怎么不吵了!”夏皇冷声道,“看看你们的样子,可像我大夏臣子该有的模样。”

“臣等惶恐。”群臣熟练的跪地,高声道。

“都起来吧。”夏皇威严的声音传了下来。

“谢陛下。”

大臣们起身站好,没有谁再敢提户部侍郎人选之事,全都一副恭听圣音的模样。

“赵相以为户部侍郎由谁人担任合适?”夏皇再次点名道。

丞相赵桧出列,知道已经有了人选,让他出来不过是证明夏皇不是独裁任命罢了,虽然不甘,可他是臣子,又能如何。

于是很配合的回道:“臣无合适人选,请陛下定夺。”

夏皇很满意的点头,淡淡道:“朕听说礼部王启瑞办事稳重,就他吧。”

夏皇话语刚落,礼部尚书后一年轻男子出列道:“谢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唯有一残躯为陛下明除弊事,以报皇恩。”

夏皇露出了个和煦的笑容,道:“王爱卿过于谦虚了,你之能力朕看在眼里,满朝文武看在眼里。”

拍马屁的官员立马出声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王侍郎的能力我等都看在眼里,陛下乃千古未有的圣明帝王,岂能让王侍郎这样的大才埋没于朝堂之上。”

“是极,是极。”

又有人出声附和,率先跪拜了下去:“陛下圣明。”

这位大臣一带头,其余官员自然不敢站着,也是高声喊道:“陛下圣明。”

也全都跪了下去,赵桧和魏王,楚王,吏部尚书等人无不在心中叹息,礼部和兵部皆是夏皇的人,如今夏皇将礼部的人安排到了户部,对魏王一系的人来讲,是个不好的消息。

尤其是户部尚书杜正康,此时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担心夏皇有何目的,还是对他这位户部尚书不满,又或者是知道了些什么?

想要对他动手,先将自己人安排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以后好接替他尚书的位置。

想得越多,他就感觉全身越是冰凉。

夏皇面色不变,只是让群臣起身,大臣们起身后,全都变得沉默不语起来,夏皇见状,轻声问道:“诸卿可还有事要议?”

“禀陛下,臣京兆府府尹司马沛有事启奏。”四十多岁的京兆府府尹司马沛急忙站了出来。

夏皇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冷声道:“准。”

司马沛弯腰拱手道:“禀陛下,三日前太子遇刺一事,臣已查明乃是吴国江湖中人所为。且神京城中流传太子殿下玷污太虚圣女的谣言臣已查到源头,乃是吴国之人所为。此事该如何处置,臣请陛下示下。”

朝中大臣一听,全都变了脸色,他们就是要用帝昊玷污太虚圣女之事上奏废其太子之位。

可如果真的将此事推给吴国,那帝昊就能洗脱嫌疑,又用什么理由废其太子之位。

楚王和魏王两人此时无比的着急,他们就怕夏皇开口将此事给定性,那他们想要再次找到废太子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他们明白若是自己两人站出来质疑,必将承受夏皇的怒火,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决定暂时握手言和,先将帝昊拉下太子宝座再说。

楚王和魏王两人自然不愿意直接面对夏皇,于是两人扭头给自己派系的人使眼色。

夏皇也没有下决定,反而是对群臣问道:“对于此事,诸卿是个什么看法?”

大臣们面面相觑,文官集团的官员脸色难看,反而是右边从上朝到现在一直打瞌睡的武将们此时眼冒精光,他们闻到了战争的气息,对他们而言想要封官进爵靠的就是军功,向文官那样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反而不屑为之。

武将们此时也没有急着跳出来,他们在等。

此时楚王和魏王派系的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是必然要站出来反对的,可能位列于朝堂之上的人谁不是狐狸,又怎么会不知道站出来反对会引起夏皇的不快。

后面的官员见楚王和魏王两人的脸色越发的铁青,五六品官员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出列反对。

于是,工部的一名李姓员外郎出列道:“启禀陛下,下臣以为此事有太多的可疑之处,还请陛下明查。”

夏皇面色不变,语气倒是更冷了些:“有何可疑之处?”

工部的这名李姓员外郎颤声道:“吴国乃是一下等国,百姓不到三百万,大军不足二十万。臣实在难以接受他们有何胆量派人前来行刺我大夏太子。”

李巡的话语刚落,京兆府府尹司马沛面容不愉的转身质问道:“李外朗的意思是本府查案不明,谎报案情,戏弄陛下不成?”

李巡一个哆嗦,说不出话来。

楚王见下面的人掉链子不得不出列道:“司马府尹严重了,刺杀太子一事,毕竟事关重大。府尹说是吴国派人行刺确实是疑点重重,若是一个处理不好,夏吴两国交战,到时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李员外朗也是为了夏国着想。”

魏王也刚想出列附和,却见到自己的舅舅对他微微的摇头,他这才猛然惊醒,此事古怪他们能看出来,难道上面那位就看不出来?

再说京兆府管理神京城不假,可刺杀一国太子这样的事情太过重大,怎么可能就由京兆府出来上奏。

就算京兆府抓到了刺客不也应该是交付大理寺,由大理寺联合刑部调查,然后再同都察院三司会审,上报于夏皇才符合流程。

他此时才发现自己今日已经被太子之位迷了心智,静下心来,他看着还在侃侃而谈的楚王,不禁露出个嘲笑的笑意。

大理寺卿再也装不下去了,出列道:“禀陛下,臣认为刺杀太子殿下一事应是吴国所为,吴国是唐国附属国,唐国内部如今局势混乱,恐是想借此转移内部矛盾。”

楚王一愣,瞬间明白过来,顿时吓得不轻。

忙装出一副不解的望向自己的舅舅,不明白他怎跟自己唱反调,见他不停地摇头,一副明白知道自己出了昏招的表现,立马转口道:“禀父皇,儿臣也觉得大理寺卿所言有理。吴国如此欺我夏国,父皇当发兵征讨。”

大理寺卿见了,不禁摇了摇头,自己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侄子,自己的侄子虽然鲁莽,脾气暴躁,可也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啊,今日的表现实在是强差人意。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看了一眼自己的侄子,见他没有丝毫的慌乱,顿时明白了过来。也是装出一副为自己侄子擦屁股的模样,忙道:

“禀陛下,楚王维护陛下威严之心,臣甚是敬佩。然,我大夏乃是礼仪之邦,若是贸然发兵征讨,吴国恐会反咬一口,说刺杀之事,乃是我大夏一家之言,就算有人证物证,也不足以让天下诸国信服。以臣之见,当从礼部派遣使者前往吴国,让吴国给我大夏一个说法,若吴国不给大夏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大夏再兴兵征讨。如此一来,天下诸国便无法指责我大夏蛮横霸道。”

朝中大臣听得直点头都是这个意思,唯有武将一派很是失望的摇了摇头,他们知道,夏皇也应该是这个意思,所以也不出来掺和。

夏皇威严的声音从上方滚滚而下:“就依刘卿所言。礼部主客司何在?”

礼部主客司郎中张魏急忙出列道:“臣在。”

“令主客司派遣三位使者前往吴国,对刺杀太子一事讨个说法。即日出发,不得有误。”

“臣遵旨。”张魏恭敬领命道。

“今日众爱卿,可还有别事要议?”夏皇扫视群臣淡然问道。

丞相赵桧闻言,扭头对后面的一官员点头示意。

“启禀陛下,微臣有奏!”一名司天监官员监副出列道。

“张济,你有何事要奏?”夏皇平静问道。

张济举着象牙牌,高声道:“臣昨夜夜观星象,大夏紫薇星星异动,大夏恐有灾祸降临。臣以为,国之根本乃为君,而非天灾。然,陛下登基以来,减免赋税,开明纳谏,大夏国力蒸蒸日上,乃贤明圣君。若真有灾祸降临,必是国之储君无德,所以上天警示。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夏皇听得脸色越来越阴沉,而张济继续侃侃而谈:“太子平庸齐身而昏聩无能,从而上天警示,臣恳请陛下另立贤储以改国运,以消灾祸。”

许多大臣早就等不及了,此时见有人出来提及废太子之事,哪里还能站着看戏,所有文官全都跪地,高声道:“臣等恳请陛下另立贤储以改国运,以消灾祸。”

夏皇高坐皇位,脸色难看,而此时又一名官员禀道:“启禀陛下,臣弹劾太子失德。”

一些官员看到此人后,全都露出了厌恶得表情,原来此人曾是太子舍人,从六品,算是太子宫中的属臣。

夏皇冷声道:“太子有何失德之处?”

太子舍人回道:“太子时常在太子府咒骂埋怨陛下不准其参与朝政,太子还……”

“够了”

夏皇一声大喝,又冷冷道:“此人在这朝堂之上污蔑太子,挑拨朕父子二人的关系,罪不容诛,拖下去斩了。”

“陛下饶命啊,臣是忠心陛下的,臣并未污蔑太子,挑拨陛下父子关系。请陛下明查。”

魏王见走上来得两名禁卫,又看了看这位太子舍人,最终还是不得不起身禀道:“且慢,禀父皇,太子对父皇不让其参政之事,确实颇有怨言。除此之外,其还在太子府沉吟酒色,**歌舞,日夜不停,狗马之乐,没有节制。实非一国太子所为,还请父皇明见。”

“陛下,魏王所言极是,臣并未说谎啊。”太子舍人也是急忙道。

“请陛下废除太子,另立贤储。”群臣又再一次跪拜道。

此时的夏皇冷幽幽的看着下方跪着的文人,半天才憋出一字:“准”

说完,起身挥袖而去。

百官们听了,极为幸喜,见夏皇离去,忙高声道:“恭送陛下!”

那些武将见这些文官一副虚伪的模样,相互对视一眼,不屑的撇了撇嘴,转身结伴离去。